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钟鼓的意思、鸣钟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钟鼓的解释

《国语·晋语五》:“ 宣子 曰:‘……今 宋 人弑其君,罪莫大焉!明声之,犹恐其不闻也。吾备钟鼓,为君故也。’乃使旁告於诸侯,治兵振旅,鸣钟鼓,以至于 宋 。”后以“鸣钟鼓”谓声讨他人的罪行。《后汉书·董卓传》:“今臣輒鸣钟鼓如 洛阳 ,请收 让 等,以清姦秽。” 李贤 注:“鸣钟鼓者,声其罪也。《论语》曰:‘小子鸣鼓而攻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鸣钟鼓”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词本义、历史源流及文化功能三方面解析。

一、字词本义

“鸣”为动词,《汉语大词典》释为“发声”,《说文解字》载“鸟声也”,后引申为器物发声。

“钟”为古代青铜制打击乐器,形制中空,以槌击奏,《周礼·考工记》详述其铸造规范;

“鼓”则为皮质膜鸣乐器,甲骨文象形为手持槌击鼓状,见于《尔雅·释乐》。

二者合称“钟鼓”,代指礼乐仪式中的核心乐器组合,如《诗经·关雎》载“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历史源流

先秦时期,“鸣钟鼓”已具礼制功能:

  1. 祭祀用:如《左传·庄公二十九年》载“凡师,有钟鼓曰伐”,表明军事仪式中鸣钟鼓以告天地;
  2. 政令用:《礼记·乐记》称“钟鼓管磬,以和天地”,体现国家典礼中的秩序象征;
  3. 报时用:汉代宫阙设钟鼓楼,“晨钟暮鼓”成为古代城市计时制度,此制沿用至明清。

三、文化功能

据《周礼·春官》记载,钟鼓之音分等级:

典出文献

该词权威释义可参见《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2册第893页“鸣”字条,及《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第四章“周代钟鼓乐制”。

网络扩展解释

“鸣钟鼓”一词的含义需结合历史典故和现代用法分层次理解:

一、核心含义(历史典故) 源自《国语·晋语五》记载,晋国大夫赵宣子为声讨宋国弑君之罪,通过“鸣钟鼓”公开谴责其罪行,象征军事行动与道德谴责的结合。此用法在《后汉书·董卓传》中亦有体现,指以钟鼓之声宣告他人罪状,属古代政治仪式。

二、现代引申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声音洪亮、悦耳”,用于形容音乐、演讲等场景。此含义可能是对字面意义的延伸,但缺乏历史文献支撑,需注意语境区分。

三、使用建议

  1. 历史/文学场景:优先采用“声讨罪行”的原义,如描述古代战争檄文或政治谴责。
  2. 现代比喻场景:若用于形容声音,建议补充说明“现代引申为……”以避免歧义。

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爱物懊叹办公室碑颂悲叹並概荎藸敕令出内存取错糅打鬨得筹登车揽辔谍记丁祭绯緑费嘴皮子風雨同舟负乡过磷酸钙皇祜华説辉石豁然开朗假相国进谗害贤久以后极源句结拘闷蜫蚑剌剌腊醅两梁冠两岐年理民麟角虎翅吏士六署旅币南吕片楮平存朴硝麒麟函情恨蜷蹜闪走神规湿肉伴乾柴守政侹侹通踈忘劳伟兆温泔清握瑜怀玉无拳无勇详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