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防守一地的军事长官。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废文吏而顓戍督,行旅有谁何之囏。”
“戍督”是古代军事官职名称,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戍督”指古代负责某一地区防守事务的军事长官,主要承担驻守边疆或战略要地的职责,兼具军事防御与地方治安管理职能。该词由“戍”(军队防守)与“督”(监督指挥)组合而成,体现其职权特点。
二、单字解析
三、文献例证 唐代刘禹锡在《复荆门县记》中记载:“废文吏而颛戍督,行旅有谁何之囏”,表明当时因裁撤文官、专设戍督,导致行旅管理出现困难。
四、历史背景 戍督多见于唐代及以前军事体系,属于地方性武职。其职能类似后来的“都尉”“总兵”,但管辖范围较小,多负责特定区域的防务。
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常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文献。相关成语如“平原督邮”“朝督暮责”中的“督”字与戍督的“督”含义有部分关联性。
戍督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戍(shù)部和督(dū)部,共计12个笔画。戍部作为这个词的部首,表示军事防守、守卫;督部表示监督、管理。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军队管理制度,戍督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军队的守卫和管理工作。戍督一般是由有经验的将领担任,主要负责边疆地区的军事防守,保卫国家的疆土安全。
在繁体字中,戍督的写法和简体字基本一致,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代汉字的写法和现在有一些差异,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更加繁复,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但是戍督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和现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被任命为边境地区的戍督,负责保卫国家的疆土。
2. 现代戍督的任务不仅是军事防守,还要确保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
组词:戍守、戍卫、督察、督战、督办
近义词:守将、卫将、守军、护卫
反义词:侵略、进攻、保卫失守、撤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