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防守一地的军事长官。 唐 刘禹锡 《复荆门县记》:“废文吏而顓戍督,行旅有谁何之囏。”
戍督是汉语中一个历史军事术语,指古代边疆驻防体系中的监察或统辖官职。该词由“戍”与“督”二字构成:“戍”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守边也”,指军队驻守边疆;“督”则出自《广雅》的“察也”,引申为监督、统率之意。
在具体职能上,戍督常见于汉唐时期军事文献,例如《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汉代边郡设“戍都尉”,掌屯兵防务,其职责涵盖军事布防、粮草调配与边民管理,后演化为“戍督”的泛称。唐代《通典·职官典》提及该职需“岁终考戍卒勤惰”,说明其兼具监察戍卒与维护防务的双重职能。
从词义发展角度看,“戍督”一词的构词法属于动宾联合结构,符合古代军事职官命名规律,如“都督”“监军”等同类官职均采用动词+职能的构词模式。该词现多用于历史研究领域,现代汉语已无实际官职对应。
“戍督”是古代军事官职名称,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戍督”指古代负责某一地区防守事务的军事长官,主要承担驻守边疆或战略要地的职责,兼具军事防御与地方治安管理职能。该词由“戍”(军队防守)与“督”(监督指挥)组合而成,体现其职权特点。
二、单字解析
三、文献例证 唐代刘禹锡在《复荆门县记》中记载:“废文吏而颛戍督,行旅有谁何之囏”,表明当时因裁撤文官、专设戍督,导致行旅管理出现困难。
四、历史背景 戍督多见于唐代及以前军事体系,属于地方性武职。其职能类似后来的“都尉”“总兵”,但管辖范围较小,多负责特定区域的防务。
补充说明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不再使用,常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文献。相关成语如“平原督邮”“朝督暮责”中的“督”字与戍督的“督”含义有部分关联性。
按田褊乏嬖佞菜市长彴禅数垂花门鉏吾次之从俗辏队大音稀声调利窵远低头丧气地址东濒都孔目高启工本公旗公素拐带股肱鬼头鬼脑浩繁秏乱画界滉舟灰暗降本流末佳酝解骨谨状疾子夸众老怀类禡临冲邻家吹笛盟津命籍青鸟穷年累世让先忍古妊身三尺水赡速市圈疏奏索隐擡筐讨扰田径运动调畅筒子皮文钱销隳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