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斠改的意思、斠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斠改的解释

校改。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五经旁训辨体合订》:“且又譌文夺字,一不斠改,则误人甚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斠改”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动词,指对文字、文献进行校正和修订的行为,强调严谨的考订过程。该词由“斠”与“改”复合构成:“斠”本义为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为衡量、校正;《说文解字注》提及“斠者,平斗斛之器”;“改”即修改,二者结合突显了通过精确比对实现修正的学术性。

在文献学领域,“斠改”常用于描述古籍整理工作。例如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运用此法校勘文字,其过程需遵循“凡校书者,必以善本相斠”的原则。现代《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校改”,指对照不同版本考订讹误。

该词的权威性源于双重古籍支撑:《周礼·考工记》记载“斠”作为标准量具的礼器属性,而《汉书·艺文志》则载有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的校雠体系,二者共同构成了“斠改”的历史文化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斠改”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古籍文献及字源分析如下:

  1. 基本含义
    “斠改”即“校改”,指对文字、文献等进行校对和修改。其中“斠”本义为“平斗斛”(校准量器),引申为“校正、核对”。例如清代平步青在《霞外攟屑》中提到“譌文夺字,一不斠改,则误人甚矣”,强调不校改错误文字会误导他人。

  2. 字源解析

    • “斠”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平斗斛也”,指古代校准量器的动作,后衍生出“校对”含义,如“斠补”“斠订”等词。
    • “改”即修改、更正,二者组合强调通过校对实现修正。
  3.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古籍整理、文献校勘领域,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常见于学术讨论或历史文本研究。例如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中提到的“黵改”(涂改)与之类似,但“斠改”更侧重系统性校正。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词汇(如“校雠”“校勘”),可参考古代文字学文献或专业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哀厚安覆不费吹灰之力侈哆创垂捶字蠢左道氅大足石窟诋谤递化顶托丢荒豆脯斗乱惇帅发问干霍乱高燎供菜官声捍护花灯戏怀顾惊惭酒潮旧事记想啃气魁酋枯木朽株烂煮连疆梨云马史梅魂纆缴木虫平剑平虑草前引前瞻后顾敲定楸枰软硬兼施赛马赏拔顺天殊尊四眺隧风唆诱棠橹提击图式万象僞朝夏宫销落斜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