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劝阻。当,阻挡。 元 朱凯 《黄鹤楼》第一折:“若主公不听 赵云 諫当呵![唱:]知他是甚风儿吹过 汉阳江 。”
“谏当”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谏当”意为劝阻,其中“谏”指规劝(君主或尊长),而“当”在此处表示阻挡,组合后强调通过规劝来阻止某种行为。
构词分析
该词可见于元代杂剧《黄鹤楼》第一折:
“若主公不听赵云谏当呵![唱:]知他是甚风儿吹过汉阳江。”
此例中,“谏当”指赵云对主公的劝阻行为。
部分网页(如、8)进一步拆解了“当”的多重含义,但在此词中仅需关注“阻挡”这一义项。如需了解更多“谏”的用法,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相关典籍。
《谏当》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可以拆分为“谏”和“当”两个部分。
“谏”字的部首是言,它的笔画数为6画。含义是指对上司或者有权有势的人进行忠告、劝谏,希望对方能够改正错误或不当之处。
“当”字的部首是田,它的笔画数为6画。主要指责、责怪。
因此,“谏当”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对上级的错误或不当之处进行责备和劝谏。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古人为了监督和纠正统治者的错误,通常会写谏章给皇帝或君主,用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对错误的指责。这样的谏言往往被称为“谏当”,其中“当”字表示指责,强调对错误进行责备。
《谏当》这个词的繁体写法是「諫當」。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在古代《谏当》的写法是「諫當」。在这个写法中,「諫」的下方有一个“言”字的字头,表示劝谏的意思。「當」的上方有一个“田”字的字头,表示责备和指责的意思。
1. 作为一个忠诚的臣子,他毅然写了一封《谏当》上奏皇帝,指出国家的弊端。
2. 御史大夫勇敢地提出了对皇帝的《谏当》,希望能够改变朝政的错误。
1. 谏言
2. 谏诤
3. 谏诤如流
4. 谏猿
5. 谏射
1. 劝告
2. 规劝
3. 劝谏
4. 规谏
1. 赞许
2. 赞同
3. 褒奖
4. 赞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