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陵藉的意思、陵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陵藉的解释

欺辱践踏。《魏书·崔休传》:“挟持二家,志气微改,内有自得之心,外则陵藉同列。”《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 奂 ( 王奂 )曰:‘我不作贼,欲先遣启自申;正恐 曹 吕 等小人陵藉,故且闭门自守耳。’” 胡三省 注:“陵者,侮之而出其上;藉者,蹈之使荐於下。” 宋 刘克庄 《卜算子·惜海棠》词:“风雨於花有底讎?著意相陵藉。”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今夫动物之情虽异,而其喜自尊贵,不欲为外物所陵藉者,则动物之同情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陵藉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侵凌践踏",多用于描述强势者对弱势者的欺压行为。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文献,《南齐书·东昏侯纪》中"陵藉公卿"即用此意。

从构词角度分析:"陵"本义为大土山,引申为"乘势欺压",如《礼记·中庸》"在上位不陵下";"藉"原指草垫,动词化后表"践踏",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人皆藉吾弟"。二字组合后产生"通过权势进行压制"的引申义。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属罕见词汇,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研究和古典文学领域。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指出其常见搭配为"陵藉XX",如《资治通鉴》中"陵藉僚属"的用法,多用于描述官僚体系或社会阶层间的压迫现象。

建议研究者查阅中华书局《王力古汉语字典》或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获取更详尽的古代用例解析。

网络扩展解释

“陵藉”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词义

“陵藉”读作líng jiè,意为欺辱践踏,指通过压迫、侮辱或欺凌的方式对待他人。其核心含义包含两方面:

二、出处与文献例证

  1. 《魏书·崔休传》
    “挟持二家,志气微改,内有自得之心,外则陵藉同列。”
    描述崔休在得势后,对内自满,对外欺压同僚。

  2. 《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
    王奂提到:“正恐曹吕等小人陵藉,故且闭门自守耳。”
    表达对他人欺凌的担忧,因而闭门自保。

  3. 宋代刘克庄《卜算子·惜海棠》
    “风雨於花有底讎?著意相陵藉。”
    以风雨摧残花朵,比喻对美好事物的践踏。

三、用法与语境

四、相关辨析

五、学术注解

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明确解释:
“陵者,侮之而出其上;藉者,蹈之使荐於下。”
即通过侮辱使人屈服,再进一步践踏其地位。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魏书》《资治通鉴》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奥克兰群岛班笔保强边币别出新裁笔奏伯校不茶不饭朝带朝鼓扯扯拽拽俦伦出戍辞尊居卑措思曡韵觝角戏独来独往疯瘫纲梢耕事鬼打更孤恓淮北换变晦黯奸雄铰铰记怀几及计力斤量君子固穷口中蚤蝨枯心良商鍊骨历运洛汭路易谜团目冥牛屋侬音前戒祁剧泣露青松落色情寃七舌八嘴旗营曲衍润笔钱扇仙石鼓水蜡树抬亭吐穗微忽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