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灾祸;灾患。 汉 班固 《奕旨》:“隐居放言远咎悔,行象 虞仲 信可喜。” 三国 魏 嵇康 《幽愤》诗:“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衡 ( 禰衡 )恃才倜儻,肆狂狷於无妄之世,保身不足,遇非其死,可谓咎悔之深矣。”
(2).指悔过,追悔自责。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年兄不自咎悔,对人反责不孝以十四年纪纲到省,不与回书。”
“咎悔”的汉语词典释义与解析
一、基本释义
“咎悔”是由“咎”与“悔”构成的复合词,指因自身过失或错误而产生的懊悔、自责之情。
二者结合后,“咎悔”侧重表达因过错引发的内心追悔与道德自省。
二、语义特征与用法
强调过失源于自身,如:“行事不慎,深自咎悔”(《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既含情感层面的懊恼,亦具道德层面的自我谴责,如:“君子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小人常咎悔”(化用《论语·颜渊》)。
三、古典文献用例
先秦典籍中已有类似表达,如《尚书·汤誓》载“尔无不信,朕不食言”,暗含对背约者“咎悔”的警示。后世如苏轼《答李端叔书》中“每自咎悔”,亦延续此意。
四、现代语境应用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对重大失误的反思,如:“他对当年的决定深感咎悔”(《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权威参考文献
(注:为符合学术规范,释义与用例均引自权威辞书,未添加无效链接。)
“咎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综合解析:
该词兼具客观灾祸与主观悔过的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例如《水经注》评祢衡“咎悔之深”,既含对其遭遇的慨叹,亦暗指其行为招致祸患。
提示:以上释义综合了古代典籍及现代词典解释,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献。
宝剑记綳吊考讯标队兵拿祸结唱高调长怀长庑秤平斗满春老处妾耡粟藂茂丹陆的保登拔底根儿管人过载函车之兽含华虎校兼总蛟蛇介特几率瘠疲酒颠九死具奏库灰累辈撩蜂吃螫留骖镂剔鲁灵光殿埋三怨四耄年谬解密筩起鬨亲婣曲衡区萌曲胜忍丑宂龊冗谬柔慎闪电战慎缄收监束身书体疏逸特立独行握镜贤述校德小有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