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得所的意思、得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得所的解释

(1).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唐 杜甫 《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 明 李贽 《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

(2).适当;适宜。 北魏 高湛 《养生论》:“寻常饮食,每令得所,多湌令人彭亨短气,或致暴疾。” 金 王若虚 《宁晋县令吴君遗爱碑》:“盖其刚柔适中,缓急得所,勤故不废事,简故不扰民,明无不察,毫髮莫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 钱敦堂 编修殁,其门生为经纪棺衾,赡恤妻子,事事得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得所”的汉语词典释义

“得所”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但仍有特定语境下的表达。其核心含义为“得到适当的处所或归宿”,引申为“获得合理安置或归属”。具体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获得适宜的位置或归宿

    指人或事物得到符合其性质、需求的安置。

    例:

    《诗经·小雅·鱼藻》毛传:“鱼在藻,得其所也。”

    意为“鱼游于水藻中,处于适合的环境”。

  2. 实现合理分配或归属

    强调资源、机会等被公平或恰当地分配。

    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赏有功,罚有罪,使各得所。”

    指“使每个人得到应得的赏罚”。


二、用法与语境

  1. 书面语与固定搭配

    • 多用于文言或正式文体,常见于成语“各得其所”(《周易·系辞下》),表示“各自得到所需”。
    • 现代汉语中保留在“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得其所”等表达中。
  2. 方言留存

    部分方言(如闽南语)仍用“得所”表示“安顿妥当”。


三、文化内涵

“得所”蕴含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强调万物需顺应自然规律或社会秩序方能和谐。如《孟子·尽心上》主张“万物皆备于我”,隐含“各得其所”的秩序理想。


参考资料:

  1.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
  3. 《诗经译注》,周振甫,中华书局,2002年。
  4. 《三国志集解》,卢弼,中华书局,1982年。

网络扩展解释

“得所”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得到合适的安置或位置
    源自《诗经·魏风·硕鼠》的“爰得我所”,指找到理想的安居之地或适合的位置。例如《汉书》中“四海辐凑,靡不得所”,意为天下事物各归其位。

  2. 适当、适宜
    强调事物处于恰当状态,如北魏高湛《养生论》提到“饮食每令得所”,指饮食需适量;金代王若虚则用“缓急得所”形容处理事务的恰当性。


二、典型用法


三、近反义词

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汉典》或《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苞蘖保育院卑困贲戋标下笔帽参决侧芽臣役斥革出结脣竭齿寒调格法古罚则奉敬辅郡贵慕郭碑箍围寒乏火绳娇娇酒算集资窭蹙泪干肠断粮械例马淩澌龙牀罗缀戮余猫眼石马靸迷径孥累凭托乾闼婆轻舸啓譬扰动商籍商谋声律申列石郭事生肘腋失势寿妇戍台素蜺炭精棒陶家柳饕湎天台山陀罗尼衾献议蟹篝惜毫厘失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