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商酌决策。《魏书·高颢传》:“军机取舍,多与参决。”《新唐书·刘祎之传》:“ 高宗 又密与参决时政,以分宰相权。”
(2).参与决策。《魏书·李訢传》:“ 訢 既宠於 显祖 ,参决军国大议,兼典选举,权倾内外。”《元史·欧阳玄传》:“时当兵兴, 玄 领印摄院事,日直内廷,参决机务。”
(3).指参与决策的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 孝宗 之末,詔皇太子参决庶务, 杨诚斋 时为宫僚,上书太子曰:‘民无二主,国无二君,今陛下在上,又置参决,是国有二君也。’”
参决是汉语中表示参与决策的动词性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参与并决定”,常用于描述对重要事务的商讨与裁定。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参决”指“参与决策,共同决定”,强调在集体或正式场合中发挥决策作用。例如:“重大事项需经董事会参决后方可实施。”
从历史语义看,《汉语大词典》进一步指出,“参”有“加入、介入”之义,“决”则指“判定、裁决”,二者组合后凸显权力机构或群体内共同商议的决策过程。例如《宋史·职官志》中“三省参决政事”即指中央机构协同处理政务。
在现代用法中,“参决”多用于政治、商务等正式场景,如“专家团参决技术方案”“股东参决公司并购”。其语义隐含权威性与程序性,《辞海》补充说明该词适用于“需多方论证的重大事务”,具有制度性决策的特征。
“参决”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
商酌决策
指通过商议、讨论来制定决策,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魏书·高颢传》记载“军机取舍,多与参决”(),《新唐书》也提到唐高宗曾密令臣子“参决时政”()。
参与决策
表示直接加入决策过程,多用于描述对政务、军事等重要事务的介入。如《魏书·李訢传》描述其“参决军国大议”(),体现决策者的实际影响力。
指代参与决策的人
作名词使用时,可指代参与决策的个体或群体,常见于历史语境中()。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用例或引申义,可进一步查阅古籍或权威词典。
白鹤晾翅弁语茶托趁打夥褫身雏形打破砂锅璺到底颠冥點注帝统斗辨蠹敝发还飞殿封公敷显高岌羔羊素丝怪厉乖序光柱子鲎子酱讲树江水坚孤洁冷极膳稽证开学櫑鞞流美龙章凤彩辘轳马队蒙蒙迷悮闹妆洽办亲长阙狄鹊声日暮途穷荣泽市舍鼠腰兜殊隐送转俗操谈艺填馅痛割抟抟图度婉委尾大不掉五台山限定乡公享聘闲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