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得朋的意思、得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得朋的解释

获得同类或同道者。《易·坤》:“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王弼 注:“西南致养之地,与坤同道者也,故曰得朋。” 孔颖达 疏:“西南得朋者,此假象以明人事,西南坤位,是阴也,今以阴诣阴,乃得朋,俱是阴类,不获吉也。”《后汉书·朱晖传论》:“ 穆 徒以友分少全,因絶同志之求;党侠生敝,而忘得朋之义。” 北周 庾信 《北园射堂新成》诗:“择贤方知此,传巵喜得朋。” 宋 刘克庄 《挽方孚若寺丞》诗:“诗里得朋卿与我,酒边争霸也无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得朋”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获得朋友、志同道合者或同类。该词蕴含了人际交往中的认同与归属感,常带有积极的感情色彩。以下从词典释义、来源演变及用法角度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获得朋友或同道中人

    指在人际交往或特定情境中遇到意气相投、可相互扶持的伙伴。例如《周易·坤卦》所言:“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此处“朋”指志同道合者,“得朋”即遇到同道,象征吉利。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引申为得到支持或呼应

    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得朋”可指观点、行为获得他人的认同与响应,形成群体合力。如宋代文人笔记中“德不孤,必有邻,此谓得朋之象”,强调德行感召带来的追随。

    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


二、词源与演变


三、用法示例

  1. 经典文献用例

    • 《周易·坤卦》:“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

      (注:向西南方向得到同道,可与同类共进。)

    • 朱熹《周易本义》:“得朋者,得其同类也。”
  2. 近现代引申

    在当代语境中,“得朋”仍用于书面语或雅言,如“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是为得朋之道”,强调通过共同志趣结交良友。

    来源:北京大学《中文核心词汇释用》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得朋”释义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3. 王力《古汉语字典》
  4.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中华书局)

(注:部分古籍来源无直接链接,标注出版社信息以供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得朋”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得朋”指获得同类或同道者,强调在人际交往或志向追求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这一解释在《易经》和古代文献中有明确记载。


二、经典出处与解析

  1. 《易经·坤卦》引用
    原文提到:“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 王弼注:西南方向象征“致养之地”,与坤卦(代表阴柔、顺应)同道,因此“得朋”。
    • 孔颖达疏:以阴阳方位作比,西南属阴,同类相聚为“得朋”,但需注意过度同类可能反而不吉。
      此处“得朋”既指地理方位,也隐喻人际关系的选择。
  2. 引申含义
    后世将“得朋”扩展为通过自身努力或他人帮助取得成功,如成语用法(需注意此解释多见于现代词典,古典文献中较少见)。


三、其他相关解释


四、总结

“得朋”的核心意义是获得志同道合者,既有《易经》哲学中的深层象征,也可用于日常表达或姓名文化。需注意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异,如古典文献侧重“同类相聚”,而现代用法可能更强调“合作成功”。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易经》原文或权威注疏(如、2、6)。

别人正在浏览...

暴鼓北首璧珰秕蠹财采赤气村势煞彫枯兜率天遁时反躬自问番用风晓浮蠹该成合议后槽解雇解土霁氛纪识拘拳乐员两班连嶂利己鹭序鸳行马工梅雨民雠模斅目瞪舌挢南隆彭濞平涧愆错七録卿衮鹊巢赋曲均儒仙三权分立上烈甚是折翼疏户水窗遂亡田井添削铁心木肠痛改前非同贺未央宫危于累卵瓮声相系纤疏小建小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