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权分立的意思、三权分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权分立的解释

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独立行使、相互制约的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一般由议会行使立法权,总统或内阁行使行政权,法院行使司法权。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起过进步作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权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是现代政治学与法学中的核心概念,指国家权力被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个独立部分,分别由不同机关行使,以达到相互制衡、防止权力滥用的目的。以下从汉语词典及权威学术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基本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释义:

三权分立指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个部分,分别由议会、政府和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约的制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123.


二、理论渊源与核心内涵

  1. 思想起源

    该理论由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1748年)中系统提出。他强调: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来源: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M]. 许明龙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54.

  2. 权力划分标准

    • 立法权: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的权力(通常由议会行使);
    • 行政权:执行法律、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由政府或总统行使);
    • 司法权:适用法律裁决争议、惩罚犯罪的权力(由法院行使)。

      来源:《法学大辞典》[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21.


三、实践形式与制衡机制

不同国家的三权分立模式存在差异,但均遵循以下原则:

  1. 职能分立:各机关专司其职,不得越权(如法院不得制定法律);
  2. 人事独立:权力机关人员分离(如议员不得兼任行政职务);
  3. 相互制衡(以美国为例):
    • 总统可否决国会法案,国会可弹劾总统;
    • 最高法院可审查法律合宪性,总统提名大法官需国会批准。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美国的人权纪录》[R]. 2021年. 链接(注:此为官方报告链接,引用其制度说明部分)


四、中国语境下的理解

需特别说明的是,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强调权力机关的统一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人大网(权威发布)链接


五、制度价值与争议

  1. 积极意义:
    • 限制专制,保障公民自由(如司法独立防止行政干预审判);
    • 提升治理效率(专业化分工)。
  2. 理论争议:
    • 权力界限模糊可能导致“府会僵局”(如美国联邦政府停摆);
    • 民选机构权力扩张可能削弱制衡效果。

      来源:王绍光. 《分权的底限》[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78-82.


结论:三权分立本质是权力制衡的工具性设计,其具体形态需适配各国历史传统与现实需求。理解这一概念需结合经典理论、制度实践及本土语境,避免脱离背景的简单套用。

网络扩展解释

三权分立是一种政治制度理论,主张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由不同机构独立行使,通过相互制衡防止权力滥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三权的基本定义

  1. 立法权
    负责制定、修改或废除法律,通常由议会或国会行使。例如美国的国会、英国的下议院。
  2. 行政权
    负责执行法律和管理国家事务,主体为政府或总统。如美国总统领导联邦政府,拥有签署法案、指挥军队等权力。
  3. 司法权
    负责解释法律、裁决争议,由法院系统行使。最高法院可审查法律和行政行为是否违宪。

二、核心机制:制衡与独立

三权分立强调权力间的独立运作与相互制约,典型案例如:


三、理论起源与发展


四、实际应用与争议


五、意义与目的

核心目标是防止权力集中导致的专制,保障公民权利。通过分权制衡,确保“任何一方权力不能压倒其他两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国家的制度差异,可参考来源网页中的案例分析(如对美国制度的详细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

半饥半饱璧殿笔苑慅超影充隐跐踦赐馔董作堵心方蓬藩垣非同儿戏飞走佛义复旧负樵鶝鶔共享税钩陈乖节沽保寒沙和同戛磨矜骄酒务子沮尼客伏口教廓落哭诉燫熪鬣鬁栎釜吝情履真茂材毛公鼎木客大冢辔筴羌帖潜识乾矢橛轻脃清尊啓足阒寂殇殀驶雨丝末外彝握娖无字悟匣龙险诞狎帢颬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