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两班的意思、两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两班的解释

古代帝王朝会,官员依文武分成东西两列,谓之两班。亦借指文武官员。《新唐书·百官志三》:“两班三品以朔望朝,就食廊下,殿中侍御史二人为使涖之。” 宋 陆游 《送襄阳郑帅唐老》诗:“一朝丹詔自天下,两班仰首看腾驤。”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讳》:“一日,上御奉天门视朝,侍卫忽惊扰,两班亦喧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两班”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分别对应现代常用义和古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专有名词义:


一、现代常用义:指工作制度中的两个轮换班次

释义:

指将一昼夜的工作时间划分为两个连续时段,由不同人员轮流上岗的工作制度。通常分为“早班”和“晚班”(或“白班”和“夜班”),每班工作时长约8-12小时。

例句:

“工厂实行两班制生产,早班从8点到20点,晚班从20点到次日8点。”

来源依据:

此释义符合现代汉语工具书对“两班”的通用解释,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班”字条下引申的排班制度含义。


二、历史文化专有名词:朝鲜半岛古代贵族阶级

释义:

特指朝鲜王朝(1392-1910)时期的统治阶层,由“文班”(文官)和“武班”(武官)组成,合称“两班”。这一阶层享有政治、经济特权,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官员,是朝鲜封建社会的中坚力量。

文化背景补充:

两班阶级的形成受到中国唐宋科举与官僚制度影响,但其世袭特权和社会地位固化程度更高。其生活方式、礼仪规范(如冠婚丧祭)深刻塑造了朝鲜传统文化。

来源依据:

该释义源自东亚历史文化研究共识,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如《朝鲜王朝实录》及学术著作《朝鲜两班制度研究》(李基白著)。中国学界在东亚史研究中亦沿用此术语,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相关条目。


补充说明:语义辨析

现代汉语中“两班”多用于描述排班制度,而作为历史名词时需明确指向朝鲜贵族阶级,避免混淆。例如: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 李基白.《韩国史新论》.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4.(对两班制度的系统论述)
  3.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卷·朝鲜史条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两班”是一个历史术语,主要与古代朝鲜和高丽时期的贵族阶级相关,具体含义如下:

1.起源与定义

“两班”最初指朝会时文武官员分列东西的制度。根据和,君王坐北朝南,文官(东班)立于东侧,武官(西班)立于西侧,合称“两班”。这一制度源于高丽时代,后成为朝鲜王朝统治阶层的代称。

2.阶级演变

3.社会地位与特权

两班阶级享有免税、优先入仕等特权,其家族成员可通过科举或荫职进入官僚体系()。朝鲜社会尊称其为“两班尼”(양반님,即“大人”),凸显其尊贵地位()。

4.其他解释

“两班”的核心含义是朝鲜和高丽时期的世袭贵族阶级,其起源与朝会礼仪相关,后期成为社会特权的象征。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历史文献或的百科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翮抱德不当唱引车笠磁流体发电赐鸩第二课堂董董断辞惰贫翻披风珂该首功德水公孤冠玉古代鼓颊故习海潮海晏河清蚝壳豪芒合明货钱俭葬郊配结侣截铁斩钉黅丹军精刲剔连绻明辙鳑魮评唱轻骑减从庆悦曲士戎虏如堕烟雾溽夏三头政治山东生忿子师王饰演霜害枢纽俟分思鲈蒓苏辛台司甜梅退让贤路罔褒五铣衣象形惜分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