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判署的意思、判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判署的解释

签字画押。《魏书·良吏传·羊敦》:“﹝ 羊敦 ﹞出为本州别驾。公平正直,见有非法, 敦 终不判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判署"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对文件、文书等进行审阅、裁决并签署姓名以示负责或批准。它强调一个完整的处理过程:审查判断(判) + 签字确认(署)。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与组合:

    • 判 (pàn): 本义指分开、区分,引申为评判、裁决、决定。在文书处理中,指对内容进行审阅、分析并做出决定。
    • 署 (shǔ): 本义指布置、安排,引申为签名、题写名字。在文书处理中,指在文件上签写自己的姓名,表示认可、负责或批准。
    • 判署 (pàn shǔ): 将“判”和“署”结合起来,表示对文书进行审阅裁决后,再签署姓名这一连贯动作。它不仅仅指签名,更强调签名是建立在审阅和裁决的基础之上的。
  2. 核心含义:

    • 审阅裁决并签字: 这是“判署”最核心、最常用的意思。指官员或负责人对公文、案件卷宗、合同等文件进行审查、判断、做出决定(判),然后在文件上签署自己的姓名(署),以表明该决定由其负责或该文件经其批准生效。
    • 示例:
      • 官员对案件卷宗进行判署后,即可结案。
      • 这份合同需要总经理判署才能生效。
      • 古代官员在批阅公文时,常需判署意见和姓名。
  3. 引申与相关含义:

    • 指代签署的文件: 有时,“判署”也可指经过判署行为的文件本身。
    • 指代判署的官职或行为: 在特定语境下,也可指负责判署的官职或判署这一行为过程。
  4. 近义词辨析:

    • 签署/签字: 仅强调在文件上写名字的动作,不一定包含审阅裁决的过程。
    • 批复/批示: 强调对文件内容做出书面意见或决定,可能包含但不一定强调签名。
    • 审批: 强调审查和批准的过程,签名是批准的结果之一。
    • 判署: 同时包含“审阅裁决(判)”和“签名确认(署)”两个关键环节,是一个更完整、更具权威性的过程。
  5. 使用场景:

    • 主要用于正式、官方的文书处理领域,如政府公文流转、司法案件处理、重要合同签订等。
    • 常见于历史文献、法律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描述中。
    • 在现代汉语中,虽然“审批”、“签署”等词更常用,但在强调权威性和完整流程时,“判署”仍具有其特定的表达价值。

权威引用参考:

“判署”指对文件、文书等进行审阅、裁决并签署姓名以示负责或批准的行为,是一个包含审查判断和签名确认两个关键步骤的完整过程。它主要用于正式、官方的文书处理场景,强调处理者的责任和权威。

网络扩展解释

“判署”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官员在公文上签署意见、签名或盖章的行为,具体可分为以下层面:


基本解释

  1. 签字画押
    指官员在处理公文时进行签名或盖章,以示确认或批准。例如《魏书·良吏传·羊敦》记载:“见有非法,敦终不判署”,即拒绝签署不合规的文书。

  2. 行政与司法职能
    涉及公文的审阅、裁决及执行。如唐代规定,无权者擅自代他人判署文书将受刑罚(《唐律疏议·职制律》),而明代法律提到“判署刑杀文书”即死刑判决的签署。


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应用


词义扩展


“判署”是古代官僚体系中的关键程序,兼具行政与司法意义,体现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其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文书类型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行碧落界不絶如线澄视陈列室丑虐床簟储傅唇齿相依猝然大凤打鷄窝攧翻电气化东头供奉風馬牛不相及俸钱坟羊富矿抚劳关楮害羣汉鼎鹤板讧诈华盛顿灰炭呼天叩地兼包轿车椒屏及笄年华进鲜即速履道里轻骑简从秦王破阵乐秋影全身远祸确喻曲江会群厉萐脯生隙守杜朔边说大口溯流而上孙谋台庭太尉足腾説通渊退茹兀卒衔哀显贵纤维霄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