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得地的意思、得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得地的解釋

(1).得到土地。《左傳·成公二年》:“子得其國寶,我亦得地,而紓于難,其榮多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秦 兵不獘而多得地,是彊 秦 而弱 趙 也。”

(2).得到適宜生長的土壤。《藝文類聚》卷八八引 南朝 梁 沉約 《高松賦》:“鬱彼高松,栖根得地。” 唐 杜甫 《病柏》詩:“出非不得地,蟠據亦高大。” 宋 曹組 《好事近·梅》詞:“ 江 南得地故先開,不待有飛雪。”

(3).謂發迹。 元 李壽卿 《伍員吹6*箫》第四折:“我父親其時便説,有一子是個村廝憨郎,久以後你須得地,略把眼照覻休忘。” 元 無名氏 《馬陵道》楔子:“ 龐涓 久後得地呵,此人是個短見薄識,絶恩絶義的人。”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得地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得地”的漢語詞典釋義詳解

“得地”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其含義豐富且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從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出發,其核心釋義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 適得其所;獲得適宜的處所或環境

    這是“得地”最核心的含義。“得”指獲得、得到,“地”指地方、處所、環境。組合起來強調事物或人找到了最適合自身生存、發展的位置或條件。

    例證:

    • 《荀子·議兵》:“古者湯以薄(亳),武王以鎬,皆百裡之地也,天下為一,諸侯為臣,無它故焉,能凝之也。故凝士以禮,凝民以政;禮修而士服,政平而民安;士服民安,夫是之謂大凝。以守則固,以征則強,令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詩》曰:‘武王載發,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則莫我敢遏。’此之謂也。” 王先謙集解引郝懿行曰:“《詩·商頌·長發》文。‘載發’,《毛詩》作‘載旆’。此‘發’字疑誤。‘遏’,《詩》作‘曷’,古字通。此言湯、武之兵,以仁義為本,故能凝民聚力,所向無敵,是‘得地’之效也。”(此處“得地”指湯、武得其根據地,能有效凝聚力量)
    • 杜甫《枯棕》詩:“交橫集斧斤,凋喪先蒲柳。傷時苦軍乏,一物官盡取。嗟爾江漢人,生成複何有?有同枯棕木,使我沉歎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啾啾黃雀啅,側見寒蓬走。念爾形影幹,摧殘沒藜莠。” 仇兆鳌注:“此見枯棕而傷民困,言其‘得地’本可成材,無奈遭于兵火耳。”(棕樹本應在適宜之地生長成材)
  2. (植物)得到適宜的土壤生長

    由核心含義引申,特指植物紮根于肥沃或適宜的土地,得以茁壯成長。

    例證:

    •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槐柳楸梓梧柞》:“(槐)既‘得地’,生長迅速,木材堅韌,用途廣泛。”(強調槐樹種植在合適的地方生長快、材質好)
    • 王建《主人故亭》詩:“舊時聞處‘得地’栽,新樹初成花自開。”(新栽的樹在合適的地方成活開花)
  3. 得勢;顯達;獲得有利的地位或權勢

    此義項由“獲得適宜環境”引申而來,指人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或占據有利的社會、政治地位。

    例證:

    • 《朱子語類》卷十三:“問:‘君子小人,如何可以識别?’曰:‘君子小人,隻是看其心術如何。心術好,便是君子;心術不好,便是小人。不必看他地位高低。有地位高而心術不正者,是小人;有地位低而心術正者,是君子。然亦有小人‘得地’,便作威福;君子失位,則無所施其能。’”(此處“得地”指小人獲得權勢地位)

“得地”一詞的核心在于“得其所宜”。無論是人、物還是植物,其核心含義都指向獲得或處于最適合自身生存、發展或發揮作用的處所、環境或地位。其含義由具體的物理空間(適宜的土地)延伸至抽象的社會空間(有利的地位、權勢)。理解此詞需結合具體語境,但其“適得其所”的内涵貫穿始終。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得地”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得到土地

指在政治、軍事或交易中獲得領土或土地資源。例如:


2.獲得適宜生長的環境

多用于植物或事物在合適條件下繁盛生長。例如:


3.發迹、顯達

指人通過機遇或努力獲得地位提升。例如:


現代使用注意

需區分“得地”作為獨立詞語與結構助詞“的、地、得”的用法。作為助詞時: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文獻和現代語法解析,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出處,可查看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嗷然白卷薄晩犇忙摽蕝閉口韻叱诃吹糠見米德友砥砨諜候東零西碎飛蛩敷芬赴舉綱紀四方瓜緜箍斂鼓騰騰懷恨在心宦人诙咍活兒僭濫鹼鹵擊搏才節縮驚怪禁扃酒舩寬弛爛柯樵酹獻缭曲燎炙茫乎蒙眬諵諵泥多佛大強大清浄寂滅檠木喪葬費商訂筲籮攝假勝民士卒守視嘶嗄逃降天地會天有不測風雲痛警違志握樞舞裙歌扇仵人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