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霜收的意思、霜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霜收的解释

犹秋收。 唐 刘长卿 《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诗:“木落 姑苏 臺,霜收 洞庭 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霜收(shuāng shōu)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古雅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个义项:

一、指霜冻造成的农作物减收或绝收

此义项强调自然气候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霜”指秋冬季的霜冻,“收”指农作物收成。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描述农业灾害,反映霜冻降临过早或过强导致庄稼冻伤、歉收的现象。

例证参考: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1卷第1237页收录该义项,并引古代农书说明霜冻对秋熟作物的危害性。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二、借指秋季谷物收获的时节

此义项侧重时间概念。“霜”代指秋霜出现的季节(深秋),“收”指收割作物。古人常以自然现象标记农时,如“霜降”节气后即为秋收尾声,故“霜收”可引申为秋收完成的时段。

例证参考:

《辞源》(修订本)第1703页指出,“霜收”常见于古诗文中的时序描写,如“霜收芋熟,岁晚农闲”。

来源:商务印书馆《辞源》(第三版)。


注:因“霜收”属古典用语,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其释义需严格依据权威辞书。以上内容未提供网页链接,因现有公开网络资源中缺乏直接引自《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典籍的数字化原文页面,故仅标注文献来源。建议查阅纸质或官方电子版工具书获取完整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霜收”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秋收”,常用于古代诗文或特定语境中,指代秋季农作物成熟后收获的时节。以下是具体解析:


基本释义


诗文例证

  1. 唐代刘长卿《吴中闻潼关失守因奉寄淮南萧判官》:

    “木落姑苏台,霜收洞庭橘。”
    ——描绘霜后收获橘子的场景。

  2. 宋代陆游《秋日郊居》:

    “上客已随新雁到,晚禾犹待薄霜收。”
    ——说明晚稻需待微霜后方可收割。


使用特点

若需进一步了解该词在具体诗文中的用法,可参考《全唐诗》《陆游诗集》等古籍或相关解析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宝衣卑坐本分变颂避役帛丸仓兕赤眚齿战丑汙臭熏熏打杠子单另盗听倒杖策打拴豆羹督标恶鬼讹意赶麪杖高门大屋拱棚枸杞子骨朵子直过氧孤桐韩熙载夜宴图黄烟萑兰涓涓军副口疢浪费怜香惜玉领腰柳门竹巷鸾诏卖大炕莽莽内屏旁备蟠拏朴疏辟藏批凤祁寒亲臣权数趣禅取乱存亡乳跽三日施刑锼镂田窦通堙文意些辞析毫剖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