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捶笞的意思、捶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捶笞的解释

杖击;抽打。《荀子·富国》:“名声足以暴炙之,威权足以捶笞之。” 杨倞 注:“捶、笞,皆杖击也。” 汉 袁康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 子胥 ﹞操鞭捶笞 平王 之墓。”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捶笞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动词,由“捶”与“笞”二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指用棍棒或鞭子抽打,多用于表示古代刑罚或严厉责罚的行为。以下从释义、字源、用法及文化背景展开分析:


一、字义解析

  1. 捶(chuí)

    《说文解字》释为“以杖击也”,本义为用棍棒敲打,后引申为徒手或器械的击打动作。

    例:《后汉书·酷吏传》载“捶楚之下,何求不得”,指严刑拷打。

  2. 笞(chī)

    《说文解字》注“击也,从竹台声”,原指竹制刑具(如竹板),后特指用竹板或鞭子抽打。

    例:《汉书·刑法志》言“笞者,所以教也”,表明其作为教化或惩戒手段。

捶笞二字连用,强调连续、严厉的抽打行为,常见于描述古代刑讯或体罚场景。


二、古籍用例与文化背景

  1. 刑罚工具

    古代“笞”刑属五刑之一,《唐律疏议》规定笞刑以荆条或竹板责打犯人背部、腿部,分五等(十至五十下)。

    例:《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吏治榜笞数千”,反映刑讯之残酷。

  2. 教育惩戒

    私塾教育中亦见“捶笞”责罚学生,如《礼记·学记》载“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即责打用的木条。

  3. 引申喻义

    偶用于抽象表达,如《论衡》以“捶笞”喻指精神上的折磨或命运摧残。


三、近义词辨析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捶笞”词条,释义为“用棍棒击打”,引《汉书·刑法志》为证。

    链接:汉语大词典数据库(需订阅访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明确区分“捶”“笞”二字工具差异,指出“笞”特指竹制刑具。

    链接:商务印书馆工具书官网

  3.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详释“捶”“笞”字形与字源,考据其刑具演变。

    链接:国学大师《说文解字》在线版


“捶笞”作为历史词汇,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制与教育中的惩戒文化,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严酷性与社会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捶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捶笞”指用棍棒或鞭子等工具进行抽打,多用于古代刑罚或严厉惩罚。该词由“捶”(敲打)和“笞”(鞭打)组合而成,强调通过暴力手段实施惩戒。

二、发音与词性

三、古籍例证

  1. 《荀子·富国》:“威权足以捶笞之。” 杨倞注:“捶、笞,皆杖击也。”
  2.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记载伍子胥“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表达对仇敌的泄愤。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五、使用场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刑罚或文学作品中强调严厉惩罚的场景,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作为书面语或历史语境词汇。

注意:

别人正在浏览...

宝偈宝邻辨订不得其死不知册勋晨餐尺蠖求伸翠旌呆如木鸡等第典文地凌堆聚额黄飞征凤跸分送共商国是惯例观山玩水合类曷苏馆贺铸谼谷黄酱环遶火墙胡云海嗙角持郊畤桀誖絜操籍图九宫格涓埃巨川材凉影两院履靸马八儿嫚駡描补命在朝夕莫侯农时任兵式假松叶酒随河打淌随手簿梯气话绾约无济于事无庸讳言小经筵小诵邪薄胁窝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