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大儀的意思、大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大儀的解釋

(1).太極。指形成天地萬物的混沌之氣。《文選·張華<勵志詩>》:“大儀斡運,天迴地遊。” 李善 注:“大儀,太極也。以生天地謂之大,成形之始謂之儀。”

(2).儀範;大6*法。《管子·任法》:“聖君所以為天下大儀也,君臣上下貴賤皆發焉。”《鬼谷子·内揵》:“環轉因化,莫之所為,退為大儀。” 陶弘景 注:“儀者,法也。”

(3). 唐 代禮部尚書的别稱。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官稱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稱……吏部尚書為大天,禮部為大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大儀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大儀”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以下是綜合各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哲學概念(太極/混沌之氣)
    指宇宙生成之初的混沌狀态,即太極。這一解釋源自《文選·張華<勵志詩>》中的“大儀斡運,天迴地遊”,李善注稱“大儀,太極也”。該義項強調宇宙萬物的本源,常見于古典文獻的哲學論述。

  2. 禮法規範(儀範/大法)
    表示禮儀典範或治國大法。如《管子·任法》提到“聖君所以為天下大儀也”,此處指君主制定國家法度的權威性。此用法多用于描述古代政治與倫理體系中的核心準則。

  3. 官職别稱與宮廷等級

    • 唐代禮部尚書别稱:見于漢典等來源,但具體曆史用例較少。
    • 嫔妃等級:宋代後宮制度中,“大儀”位列皇後及諸妃之下,與貴儀、淑儀并列,相當于前代九嫔。
  4. 曆史地名與事件
    指今江蘇儀征的大儀鎮。南宋名将韓世忠曾在此大敗金兵,史稱“大儀之捷”。據《宋史》記載,此戰是南宋初期重要的抗金戰役之一。

  5. 現代成語用法
    作為成語,“大儀”形容莊嚴盛大的儀式,如國家慶典或傳統祭祀,體現對禮儀規模的強調。


補充說明:需注意部分解釋(如官職别稱)因文獻記載較少,可能存在朝代差異;而曆史地名和事件則具有明确時空背景。如需深入研究,建議參考《宋史》《管子》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儀(dà yí)是一個中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大」和「儀」,共有12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儀式和禮儀文化。 在繁體字中,「大儀」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大儀」的一種寫法是「大儀」,其中「儀」為「儀」的繁體字形式。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經常出現。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應該遵守社會的大儀,尊重他人的權利。 2. 他在會議上做了一番大儀式的緻辭,讓人印象深刻。 一些相關的組詞包括: 1. 儀式(yí shì):表示一種正式的活動或儀式。 2. 儀态(yí tài):表示一個人的舉止或儀表。 3. 儀容(yí róng):表示一個人的外表和儀表。 一些近義詞: 1. 禮儀(lǐ yí):表示社會禮節和規範。 2. 儀式(yí shì):表示一種正式的活動或儀式。 3. 規矩(guī ju):表示社會行為的規範。 反義詞: 1. 不合時宜(bù hé shí yí):表示不符合當下的時尚或風氣。 2. 不莊重(bù zhuāng zhòng):表示不得體或不正式。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