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祭祀时主祭人的助手,有上手下手之分,上手曰上利。《仪礼·少牢馈食礼》:“佐食,上利执羊俎,下利执豕俎,司士三人执鱼腊肤俎,序升自西阶,相从入设俎。”
(2).古代堪舆家迷信之说,指安葬的好处所。《旧唐书·吕才传》:“古之葬者,并在国都之北…… 汉 之山陵,散在诸处,上利下利,蔑尔不论。”
“上利”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祭祀助手
指古代祭祀活动中主祭人的辅助者,与“下利”相对,主要负责协助主祭人完成仪式。例如《仪礼·少牢馈食礼》记载:“佐食,上利执羊俎,下利执豕俎”()。此义项多用于礼仪文献中。
堪舆学说中的吉地
古代堪舆(风水)术语,指适宜安葬的吉利场所。如《旧唐书·吕才传》提到“上利下利,蔑尔不论”(),反映了古人对葬地选择的重视。
该词现代已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考据领域。若需更深入理解,建议参考《仪礼》《旧唐书》等原始文献()。
上利是一个中文词汇,可以拆分为“上”和“利”两个部分。其中,“上”是汉字的一个部首,表示位置在上方;“利”是汉字的一个部首,表示利益、好处。整体上利表示在某个方面或者特定条件下的利益或者好处。
下面是“上利”的字形和笔画信息:
部首:上(shàng)+ 利(lì)
笔画:上(3画)+ 利(7画)
“上利”的来源和使用始于古代汉字,其繁体字形为“上利”,和简体字形一致。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上利”依旧使用同样的字形。“上利”的古代字形中,“上”的上方多有一横表示位置在上方,“利”的古代字形则更加复杂。
以下为几个例句中使用的“上利”:
1. 想要取得成功,就要善于抓住时机,利用好每一个上利。
2. 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眼前的上利,有时候需要放下眼前利益,着眼未来更大的利益。
3. 上利是有限的,不应该为了短期的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发展。
一些与“上利”相关的组词包括“上风”、“上乘”、“上佳”等。近义词可以是“益处”、“好处”,反义词可以是“下害”、“下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