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唐 代诗人 杜甫 和 杜牧 。 宋 潘若同 《郡阁雅言·杜牧》:“ 杜牧 ……与 杜甫 齐名,时号大小 杜 。”
大小杜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存在两种主流解释,分别指向不同的唐代诗人组合,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此为最常见释义,特指盛唐诗人杜甫(712-770)与晚唐诗人杜牧(803-852)。
并称缘由:二人均以“杜”为姓,诗歌成就卓然,后世为区分时代与风格差异而并称“大小杜”。此说见于《汉语大词典》及文学史著作。
少数文献中指初唐诗人杜审言(约645-708)与其孙杜甫。
并称缘由:突出家族文学传承,杜甫曾言“吾祖诗冠古”,可见其受祖父影响。此释义多见于部分文学辞典,如《中国文学大辞典》。
引用来源说明:
注:因不同文献释义侧重不同,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主流文学语境中,“大小杜”多指杜甫与杜牧。
“大小杜”是汉语中对唐代两位杜姓诗人的合称,具体解释如下:
“大小杜”指唐代诗人杜甫(712-770)和杜牧(803-852)。两人因同姓杜且文学成就突出,被后世并称。其中:
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宋代潘若同的《郡阁雅言·杜牧》,记载:“杜牧……与杜甫齐名,时号大小杜。”。需注意的是:
部分资料提到“大小杜”作为成语形容“身材高矮不齐”,但此用法在权威典籍中未见明确记载,可能为民间误传或次要含义。建议优先采用“唐代诗人合称”这一主流释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郡阁雅言》或《新唐书》等史料。
稗人变化莫测餢飳搀搭楚班春瘴畜田楚籗当间刀欛鹅城孚合富健干时跟脚姑都闺奁觚坛郝郝黄阁黄龙痛饮馄屯昏妄火耗蹇华剑树嘉飨阶绪咭咭刮刮九貉具僚课写来梦儿梁宫岭嵤龙胤磨劫纳粟泥水匠驽骖懦脆攀摩潜晦七宝莲池清卿群口词闰统三闾小玉市脯释像水过地皮湿水过鸭背四白岁丰桃腮粉脸逃身头嗌退红土俑现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