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大道。《庄子·大宗师》:“ 颜回 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 成玄英 疏:“大通,犹大道也。道能通生万物,故谓道为大通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故古人仰準阴阳,俯协刚柔,中识理性,使三才相善,同会於大通,所以穷理而尽物宜也。”
(2).通于大道。谓顺应自然。《淮南子·诠言训》:“圣人无屈奇之服,无瑰异之行,服不视,行不观,言不议,通而不华,穷而不慑,荣而不显,隐而不穷,异而不见怪,容而与众同。无以名之,此之谓之通。”
(3).谓宽宏豁达。 晋 陈寿 《表上诸葛氏集目录》:“伏惟陛下迈踪古圣,荡然无忌,故虽敌国诽谤之言,咸肆其辞而无所革讳,所以明大通之道也。”
(4).谓大亨通,吉利。《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今年是大通之年,我有心待交他将着 刘二 两口儿骨殖还乡,认他伯父。”
大通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核心义项:
指事物贯通无碍,通行顺畅。
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大通”为“畅通;没有阻碍”。
用例:
“水利工程竣工后,河道大通,洪涝灾害显著减少。”
源于道家思想,指透彻领悟宇宙规律或人生至理。
来源:
《庄子·大宗师》:“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郭象注:“大通者,遗物离人而返于性也。”
用例:
“禅修者追求心境大通,超脱世俗纷扰。”
“智者大通于时,愚者逆理而动。”
——强调明智者顺应时势而通达。
“如我所说,大通无碍。”
——形容佛法智慧贯通无滞。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现代词典释义参考商务印书馆官方释义。)
“大通”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大道与自然顺应
“大通”指宇宙或人生的根本规律(即“大道”),强调顺应自然法则。如《三国志》中“明大通之道”即指遵循天地之理,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也提到通过协调阴阳达到“大通”境界。
事物畅通无阻
引申为事物发展顺利、无阻碍的状态,如“道路交通大通”或“信息传递大通”。
宽宏豁达的品性
形容人胸襟开阔、气度宏大,如“大通之人能容万物”。
吉利亨通的象征
指运势昌隆、诸事顺遂,常见于传统祝福语,如“时运大通”。
南朝梁武帝年号
公元527年至529年,梁武帝萧衍使用“大通”作为年号。
中国地名
青海省有“大通山”,安徽省淮南市设“大通区”。
提示: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现代语义及品牌定义,完整信息可参考相关词典或品牌官网。
百罹边策驳榜不明事理残片尝寇抽买触罗輴车刍叔黛青底服多面角富在知足歌仔戏乖散古篆寒屋号名蚝珠合厝鲛珠机帆船进退可度集散地九成宫醴泉铭居哀开黑店媿辞乐讽略事靓媚凌冽灵威丈人廪牺令貍裘龙凤茶龙门寺旅肠马褂密写鸟罗僄急飘淋瓶香情亲求灶头不如告灶尾屈行散布三尺秋霜山吏少年行诗板试舌失着瞬息万状私隶天下为家涒邻脱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