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户钞的意思、户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户钞的解释

农户缴纳税款后取得的收据。 宋 桂万荣 《棠阴比事原编·刘相邻证》:“丞相 刘沆 知 衡州 日,有大姓 尹 氏,欲买邻人田,莫能得,邻人老而子幼,乃伪为券。及邻人死,即逐其子。讼二十年,不得直, 沆 至,又诉, 尹 氏出积岁户钞为证。 沆 曰:‘若田百顷,户钞岂特收此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户钞”是汉语中具有历史语义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基本释义 “户钞”指中国古代按户征收的税赋凭证或赋税形式,常见于宋元时期。该词由“户”(户籍单位)与“钞”(票据凭证)构成,特指政府向每户征收钱粮时签发的纳税凭证(参考:《汉语大词典》1990年版)。

二、历史沿革

  1. 宋代户钞制度 北宋实施“户钞”作为两税法附属凭证,据《宋史·食货志》记载,纳税户完税后获得“户钞”作为完税证明。这种凭证具有防伪功能,需与县衙存根的“县钞”核对(参考:《中国赋税史》2005年修订版)。

  2. 元代特殊形态 元朝将“户钞”发展为江南地区特有的税种,《元典章》规定每户年纳中统钞五钱,专门作为诸王贵族的分封收入,形成区别于地税的特殊户税体系(参考:《元史·食货志》校注本)。

三、文献例证 明代邱濬《大学衍义补》记载:“前代征商之制,曰市租,曰户钞。”佐证了该制度在商贸税收中的应用。清代《续文献通考》更详述其运作机制:“凡科差,有丝料、包银、夫役、户钞,各验其户而征收。”

网络扩展解释

“户钞”是古代中国与税收相关的术语,具体含义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户钞指农户缴纳税款后取得的官方收据。这一概念在宋元时期均有记载,但具体实施背景有所不同:

二、功能与特点

  1. 税收凭证:证明纳税人已完成缴税义务,类似现代完税证明。
  2. 食邑制度关联:元代户钞与贵族封地经济直接挂钩,成为封君收入来源之一。
  3. 区域性:主要行于江南地区,与中原的“五户丝”税制形成对比。

三、字义解析

四、历史意义

户钞反映了古代税收管理的规范化趋势,同时体现了中央与地方、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经济关系。宋代的案例说明其早期作为法律证据的功能,而元代则将其纳入系统化的食邑制度。

别人正在浏览...

白云谣比傅并州器博闻彊识逋堕不而才惠嗤戏窗棂打捶诋异东张西望風月無涯感喟高碳钢高啄根叶国机孤颦行话合股合年荷丝魂气货寳骄僭焦头卷土卯饭门禁森严门坑敏卲抹岸磨轧匿年剖玄析微乾浄利落青辞趋役饶受瑞典三年之畜少需唼咂身税甚嚣摄斋湿风侍游输竭疏整填守天物停匀通关节同閈亡逸我师无誉消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