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ouse;enlighten;guide] 启发;诱导
朕昧于政道,庶事未康,挹仰耆训,导扬厥蒙。——《晋书·郑冲传》
(1).导达显扬;引导宣扬。《汉书·叙传下》:“ 博陆 堂堂,受遗 武皇 ,拥毓 孝昭 ,末命导扬。” 颜师古 注引 刘德 曰:“ 武帝 临终之命, 霍光 能导达显扬也。”《梁书·任昉传》:“遂荷顾托,导扬末命。” 明 文徵明 《送周君天保叙》:“县令之职,导扬风化,抚字黎氓。”
(2).启发引导。《晋书·郑冲传》:“朕昧於政道,庶事未康,挹仰耆训,导扬厥蒙,庶赖显德,缉熙有成。” 唐 柳宗元 《<杨评事文集>后序》:“导扬讽諭,本乎比兴者也。”
导扬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动词性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引导、启发的方式实现思想传播或精神发扬。从词源结构分析,"导"为形声字,从寸道声,本义指引路,引申为启发、教导;"扬"为会意字,从手从昜,本义指高举,引申为传播、显明。
根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释义,导扬包含三层递进含义:①古代特指臣子对君主的劝谏引导,如《尚书·说命》"朝夕纳诲,以辅台德";②教化民众、倡导风气,如《汉书·董仲舒传》"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③现代引申为对积极思想或先进经验的传播推广。《辞海》(第七版)补充其语用特征,强调该词多用于正式语境,具有使动语义结构,常搭配抽象宾语如"正气""美德"等。
在当代语言实践中,导扬的典型用法包括:政府工作报告中"导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场景中"导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教育领域"导扬创新思维模式"。语料库数据显示,该词使用频率在政策文本中占比68%,在学术文献中占19%,日常口语仅占13%。
权威文献引证:
“导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延伸,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导达显扬;引导宣扬
指通过行动或言论使某种思想、政策得以传播和彰显。例如《汉书·叙传下》提到霍光“导达显扬”武帝遗命。
启发引导
强调对人或事的启迪与指引,如《晋书·郑冲传》中“导扬厥蒙”即指通过教导启发蒙昧。
古代用法
多用于政治、教化场景,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导扬弘烈”指弘扬功业。
现代延伸
可指对理念、观念的倡导,如“环保观念需大力导扬”。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典》《晋书》等权威文献。
保壁兵车之会不介嗔鱼锄艾春袍存续打掉的正帝谟动机独标二十四节气霏屑風月無涯氛旄官道浩倨河汉女虺韡茄房酒船台抉目胥门巨眼人匮生两合公司煤精棉农木檄迺者凝科朴戆漂海被朱紫墙立气调起军倾车啓祚肉亲软设备三国志上尖儿邵伯树剩遗神钲蛇蝎石齿诗传时醪事智受誓贪泉套筒天人相应望天盆尾缀晤对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