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倨的意思、浩倨的详细解释
浩倨的解释
见“ 浩居 ”。
词语分解
- 浩的解释 浩 à 水大,引申为大和多:浩大。浩繁。浩荡。浩瀚。浩劫。浩淼(亦作“浩渺”)。浩气(盛大刚直之气)。浩如烟海。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 倨的解释 倨 ù 傲慢:前倨后恭(先傲慢而后恭敬)。倨傲。倨固。倨慢。 微曲(?):倨句(钝角形的称“倨”;锐角形的称“句”)。 古同“踞”,伸开脚坐着。 笔画数:; 部首:亻;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浩倨"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
一、字义解析
- 浩:本义指水势盛大(《说文解字》:"浩,浇也。从水告声"),引申为广阔、宏大,如"浩瀚";亦含正大刚直之意,如《书·尧典》"浩浩滔天"注疏谓其有"浩然正气"之象。
- 倨:本义为蹲坐(《说文》:"倨,不逊也"),后指态度傲慢不恭,如"倨傲";古文中亦可表直率不拘,如《庄子·寓言》"倨倨然在虚"。
二、合成词释义
"浩倨"属并列结构复合词,融合二字核心义项:
- 气度恢宏而率性不拘:形容人胸怀坦荡、气魄宏大,同时行为直率不循俗礼。此义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对鲁仲连"浩倨自喜"的记载,指其虽才识超群却藐视权贵,彰显高洁品格。
- 姿态傲然却非轻慢:强调因内在修养自然流露的傲骨,非刻意倨傲。如《汉书》注疏以"浩倨"形容士人坚守道义时的凛然之态。
三、权威典籍用例
-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者,齐人也。好奇伟俶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浩倨自喜,不事诸侯。"
此处凸显其超然世俗、持节自重的风骨。
- 《汉书·叙传》:
"闻仲连之浩倨,慕园公之栖遁。"
班固借"浩倨"褒扬隐逸之士的孤高气节。
四、现代释义与适用语境
现代汉语中,"浩倨"多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形容:
- 文人风骨:如学者不媚权势的独立精神(例:"先生治学浩倨,耻为曲学阿世")。
- 艺术气质:指创作中奔放不羁的格调(例:"其画风浩倨奇崛,自成一派")。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浩倨"词条释义)
- 《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 (古籍原文)
-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字源考释)
- 王力.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 商务印书馆, 2005. (单字训诂)
注:因"浩倨"属冷僻词,现代词典收录有限,释义主要依据经典文献用例及古汉语构词法推演。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理解其 nuanced meaning(微妙涵义)。
网络扩展解释
“浩倨”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综合多来源信息,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词义核心
“浩倨”与“浩居”“浩裾”为同义词,意为傲慢、怠慢不恭,形容态度倨傲、不谦逊。例如《墨子·非儒下》中提到的“浩居而自顺”,即指儒者傲慢自大的姿态。
-
字词构成
- 浩:此处并非指“浩大”,而是通“傲”,强调傲慢之意(参考《墨子》注释)。
- 倨:本义为傲慢,古同“踞”(伸脚而坐,象征随意不敬)。
其他释义争议
部分资料提到“浩倨”有“虚室、空室”之意,但此解释缺乏权威文献佐证,可能为讹传或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需谨慎对待。
古籍例证
- 《墨子·非儒下》:“立命缓贫而高浩居。” 毕沅注:“浩居同‘傲倨’。”
- 《汉语大词典》明确将“浩倨”归于“傲倨”的异形词。
“浩倨”属于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极少,常见于对《墨子》等古籍的研究中。若需引用,建议优先采用“傲慢不恭”的释义,并标注原始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八蕃宝城本本主义扁嘴补假卜日裁断采荠存长玳瑁鱼待月西厢当面出丑斗魁断霞独步多生番修丰度封岁干戈征战狗才关眼衡情酌理佷戾皇树祸枣灾梨技法京畿极问阚虓老退居励志竭精碌碌猕猴戏明禋浓妆派出机构朴醇抢步乾旱谦受益慊恨渠黎瞿塘峡攘往熙来荣览膻根诗敌贪侵陶韦听受通气托公行私橐笥文字交无箇事五天乌鱼箱工挟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