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告假。《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义 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 长安 ,上书言 延年 罪名十事。” 颜师古 注:“取休假。”
(2).报告。《新唐书·狄仁杰传》:“时太学生謁急,后亦报可。 仁杰 曰:‘……学徒取告,丞、簿职耳,若为报可,则胄子数千,凡几詔耶?’”
“取告”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告假
指请假或申请休假。例如《汉书·酷吏传·严延年》中记载:“取告至长安”,即请假前往长安()。这一用法在汉代文献中较为常见,通常与官员请假制度相关。
报告
指向上级或相关方陈述情况。如《新唐书·狄仁杰传》提到“学徒取告”,意为学生向上级报告()。此义项强调信息的传达与反馈。
补充说明:
建议参考《汉书》《新唐书》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进一步确认用法。
取告是一个汉字词,其中“取”是部首,“告”是字根。
“取”的拆分部首为“又”,它是一个手的形状取物的意思,表示动作。“取”共有4画。
“告”的笔画顺序为横、竖、撇、提,共有7画。
取告是由“取”和“告”两个字组成,其中“取”的意思是获得、拿取,而“告”的意思是告诉、宣布。
“取告”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模糊,可能是古代官府通告民众的文告。
在繁体字中,“取告”保持了和简体字相同的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取”字的写法与现在相似,只是有时候没有下面的横折。“告”字的写法也和现在略有不同,古代的写法中间的横折向右倾斜。
例句:他不得不取告这个坏消息给他的家人。
组词:取食、取材、取悦、告诫、告终、告别、通告、布告。
近义词:通知、传达、告示。
反义词:隐瞒、保密、不透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