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飘落,坠落。 宋 王安石 《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
(2).凋零,衰败。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一:“心期汗漫卧云扃,家计漂零水上萍。” 宋 欧阳修 《秋声赋》:“草木无情,有时漂零。”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二:“七里虹桥腐草腥,歌鐘词赋两漂零。”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在左联结成的前后,有些所谓革命作家,其实是破落户的漂零子弟。”
(3).漂泊,生活不安定。 唐 杜甫 《寄柏学士林居》诗:“乱代漂零予到此,古人成败子如何。” 宋 苏轼 《过汤阴市得豌豆大麦粥示三儿子》诗:“漂零竟何适,浩荡寄此身。”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漂零风雨苦离家,愁杀无情白鼻騧。” 郭小川 《长江边上“五·七”路》诗:“说什么--‘漂零未定’,一个字‘愁’!革命者前进在斗争中,喜气洋洋,无愧无忧。”
“漂零”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解释,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和文学典故:
自然现象:飘落凋零
指物体(如花瓣、树叶等)从高处飘落或沉入水中,例如王安石诗句“酒酣弄笔起春风,便恐漂零作红雨”()。欧阳修《秋声赋》中“草木无情,有时漂零”也体现了这一意境()。
状态描述:衰败孤寂
用于形容事物或情感的衰败、孤零状态,如刘商诗中“家计漂零水上萍”,比喻家庭如浮萍般无依()。龚自珍诗句“歌鐘词赋两漂零”则暗含文化没落之意()。
人生境遇:漂泊流离
最常见用法是表达生活不安定、四处漂泊,如杜甫“乱代漂零予到此”,反映战乱中的流离失所()。现代语境中多指工作、情感或居所的动荡()。
与“飘零”的区别:
“漂”侧重液体中的浮沉(如“漂流”),而“飘”强调随风而动(如“飘落”)。因此“漂零”更贴近漂泊的流动性,如浮萍随波逐流;而“飘零”多用于花瓣随风凋落()。
漂零(piao líng)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漂”是左边的部首,又称为“氵”,表示与水相关的字义;而“零”是右边的部首,也称为“雨”,表示与雨水相关的字义。
由于“漂零”是一个古词,所以在繁体中,它的写法是「漂零」。
这个词语最早来自于《后汉书·董卓传》,在古代的使用中,它主要用来形容人物失去依靠、孤单无依的状态。
古时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例如,在繁体字中,“漂”的字形稍有变化,多了一个笔画,而“零”的字形保持不变。
以下是一个使用“漂零”的例句:“他们漂零在外,没有归宿。”
组词:漂泊、漂移、飘零
近义词:流离、孤单、孤独
反义词:归宿、富有、安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