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essenger]∶受命出使的人,泛指奉命办事的人
欢迎来自亲密邻邦的友好使者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 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2) [someone and something carried information]∶比喻带来某种信息的人或事物
南国的人们也真懂得欣赏这些春天的使者。——《花城》
使唤之人;仆从,佣工。《礼记·投壶》:“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賔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郑玄 注:“使者,主人所使。”《太平广记》卷七引 晋 葛洪 《神仙传·李八百》:“﹝ 李八百 ﹞为作客佣赁者, 公昉 不知也…… 公昉 为之流涕曰:‘卿为吾家使者,勤苦歷年,常得篤疾,吾取医欲令卿愈,无所恡惜,而犹不愈,当如卿何?’”
(1).奉命出使的人。《战国策·赵策一》:“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一於 智伯 。”《史记·郑世家》:“ 简公 欲与 晋 平, 楚 又囚 郑 使者。” 南朝 宋 鲍照 《代出自蓟北门行》:“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补编·陈导》:“弁曰:‘吾非人也,冥司使者。’” 清 顾彩 《梅花驿》诗:“渡河芳草王孙去,过岭梅花使者愁。”
(2).阿拉伯语Rasūl意译。伊6*斯6*兰教泛指受神的启示且负有宗教使命的人。特指受 安拉 之命,向世人传播一神教教义的人。在一些场合亦专指 **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使者汉语 快速查询。
“使者”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延伸,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奉命执行任务的人
指受命出使或传达信息的人员,常见于外交、政治等领域。例如:“友好使者”“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史记·魏公子列传》)。现代多指外交官或代表特定组织执行任务的人。
比喻象征意义
用于形容传递某种信息或象征特定意义的人或事物。例如:“春天的使者”(指花朵)、“音乐使者”(象征文化交流)。
宗教语境
在伊斯兰教中,“使者”(阿拉伯语Rasūl)特指受安拉启示、传播教义的人,如穆罕默德。
历史与文学中的角色
古代文献中,“使者”也指仆从或佣工(如《礼记·投壶》记载),但此用法现代较少见。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史记》《礼记》等文献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使者一词,指的是被派遣或者被任命代表他人、组织或国家去执行特定任务的人员。这个词具有丰富的含义和用法。
使者的字形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人”字旁,表示与人相关的意思,右边是“示”字旁,表示传达、标志的意义。它总共有8个笔画。
使者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在繁体字中,使者的字形为「使」加上「者」,表示派遣的人。
在古代汉字中,使者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以《说文解字》为例,其中定义使者:“使导成行。”以古代写法而言,「使」字在上方加上一横,下方为「頉」。而「者」字则用「日」下拉表示。
他被任命为使者,代表国家与外交使团进行会谈。
使者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语,比如派遣使者、特使、外交使者等。
近义词:代表、使节、使命、使团。
反义词:被派遣、被命令、被委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