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揆的意思、道揆的详细解释
道揆的解释
(1).准则;法度。《孟子·离娄上》:“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 朱熹 集注:“道,义理也;揆,度也。道揆,谓以义理度量事物而制其宜。”《续资治通鉴·宋理宗嘉熙四年》:“秉国钧者惟私情之徇,主道揆者惟法守之侵。”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退而列风纪六事以上。一曰建道揆。请復京师首善书院,崇祀 冯从吾 为瞽宗,昭圣明兴道致治之意。復天下社学,选明德老成者为之师,聚里中彦士教之。”
(2).制订法规。 宋 岳珂 《桯史·陈了翁始末》:“ 瓘 比缘稟事,闻閤下之言,指尚书省为道揆之地, 瓘 谓閤下此言失矣。三省长官,宜守法而已,若夫道揆,天子三公之事,岂太宰之所得预乎?”
(3).指制订法规之机构。 宋 岳珂 《愧郯录·给舍论驳》:“然 元祐 之初, 司马文正 光 已尝乞合三省,则是道揆虽一,职守仍分。至如合二府於一堂,列两省於同局,则固不必为是区别,斯亦南渡简易之制也。”
词语分解
- 道的解释 道 à 路,方向,途径:道路。铁道。志同道合。 指法则、规律: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道学。传道。修道。 方法,办法,技术:门道。医道。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
- 揆的解释 揆 í 度(?),揣测:揆度。揆策。揆古察今。 道理,准则:千载一揆。 事务:百揆。 管理,掌管:揆百事。 旧称总揽政务的人,如宰相等:阁揆。揆席(宰相之位)。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道揆”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中的高权威性信息如下:
一、基本含义
“道揆”由“道”和“揆”组成:
- 道:指道德准则、义理或行为规范;
- 揆:意为衡量、考量。
合指以义理为标准衡量事物,制定合宜的准则或法度。
二、经典出处与注释
- 《孟子·离娄上》提出:“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
- 朱熹注解:“道,义理也;揆,度也。道揆,谓以义理度量事物而制其宜。”
强调统治者若缺乏道德准则,百姓便无法遵循法度。
三、历史引申与用法
- 准则与法度:指社会或政治中的规范,如宋代文献提到“主道揆者惟法守之侵”,强调维护法度的重要性。
- 制定法规的职能或机构:宋代将“道揆”引申为负责制定法规的部门,如尚书省曾被视为“道揆之地”。
- 成语含义:形容言行得体、符合道义,体现个人修养。
四、应用示例
- 古代语境:“复天下社学,选明德老成者为之师,聚里中彦士教之”(《续资治通鉴》),体现以道揆教化民众。
- 现代造句:“上有道揆,则下有法守”,说明规范自上而下的影响。
五、总结
“道揆”既指抽象的义理准则,也具象化为制度或机构,贯穿于社会治理与个人行为中。其内涵从哲学层面延伸至实践,反映了传统文化中“以理制事”的思想。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道揆》一词的意思:《道揆》是指对道理、道义进行揆量和判断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笔画:《道揆》的拆分部首是辶和扌,拼音是dào kuí。
来源:《道揆》的来源较为复杂,其中《道》是指人们追求的理念和准则,《揆》是用来衡量和评判的动作。两者结合,表示对道理进行细致的思考和衡量。
繁体字:《道揆》的繁体字为《道揆》。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相比有所不同,但《道揆》的古时候写法与现代写法基本一致,未有明显变化。
例句:我们要在做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到《道揆》得当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
组词:道理、道德、揆量、评判等。
近义词:思考、考量、斟酌。
反义词:草率、轻率、不理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