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温庭筠的意思、温庭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温庭筠的解释

(~-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属山西)人。曾任方城尉,官止国子助教。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叉。所作词大多收入《花间集》。有诗歌《商山早行》、词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名篇。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温庭筠(wēn tíng yún)是晚唐著名诗人、词人,其名字的正确读音为“yún”而非“jūn”()。以下为综合解释:

一、身份与生平

  1. 基本信息
    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约生于812年,卒于866年。出身唐初宰相温彦博后裔,但家道中落,仕途坎坷,官终国子助教()。

  2. 性格与轶事
    恃才傲物,常讥讽权贵,因科场舞弊被贬,得“温钟馗”绰号(形容其貌丑但才华横溢)。曾拒绝为权贵代笔填词,晚年婉拒女弟子鱼玄机的求爱()。


二、文学成就

  1. 诗歌地位
    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诗风秾艳精致,代表作《商山早行》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闻名()。

  2. 词坛鼻祖
    为“花间派”代表人物,被尊为“花间鼻祖”。《花间集》收录其词66首,居全书之首,奠定婉约词风,代表作《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描写女性闺情,辞藻华丽()。


三、其他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作品或生平细节,可参考《温庭筠诗集》《金荃词》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温庭筠

温庭筠是一个中国姓氏,也是一个名人的名字。温字的拆分部首是氵(水部),庭字的拆分部首是广(广部),筠字的拆分部首是竹(竹部)。 温庭筠的笔画总数为18画,其中温字8画,庭字7画,筠字3画。

根据历史记录,温庭筠是唐代(618年-907年)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名字来源于温庭,庭位于房屋之中,通常用于表示家中或者院落。筠指的是高大的竹子。

在繁体字中,温庭筠的写法保持不变。其在古代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具体的信息暂时无法得知。

以下为关于温庭筠的例句:

1. 温庭筠的诗词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2. 温庭筠是唐代的文坛巨匠。

以下为温庭筠相关的组词:

1. 温文尔雅:指人的气质和文化修养高雅。

2. 筠竹:指高大的竹子。

3. 庭院深深:形容庭院非常深远。

以下为温庭筠的近义词:

1. 温文聪雅

2. 温文尔雅

以下为温庭筠的反义词:

1. 粗俗无文

2. 没有修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