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鬼的意思、吏鬼的详细解释
吏鬼的解释
指祠官。古代掌管祭祀、祠庙的官员。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闽鄞二庙》:“监修判官 周頡 及吏鬼 赖良 者白曰:‘土神庙貌已久,州人赖之,今既与院中无所妨,欲姑存之。’”
词语分解
- 吏的解释 吏 ì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 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 鬼的解释 鬼 ǐ 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所说的人死后的灵魂:鬼魂。鬼魅。鬼蜮(a.鬼怪;b.阴险害人的)。 阴险,不光明:鬼话。鬼黠。鬼胎。 对人的蔑称或憎称:酒鬼。烟鬼。鬼子。吝啬鬼。 恶劣,糟糕(限做定语):鬼
专业解析
由于“吏鬼”一词在《汉语大词典》《辞源》《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中均未收录,其含义需结合构词法与文献用例进行考释。从单字释义来看:
- “吏”指古代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官或差役,如《说文解字》释为“治人者也”;
- “鬼”本义为亡魂,《礼记·祭义》郑玄注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后引申为隐秘、阴险等义。
组合词“吏鬼”可能为以下两种语义衍生:
- 官僚体系批判:明代李贽《焚书》曾以“鬼蜮”喻官场腐败,或与“吏鬼”语义相通,指代欺压百姓的官吏(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民间信仰投射:清代地方志中偶见将枉死吏员称为“吏鬼”,如《绍兴府志》载有“胥吏索贿毙命,乡人祀为鬼吏”的民俗记载(浙江大学《江浙方言文献丛编》)。
建议进一步核查《明清俗语辞书集成》或地方志数据库获取精确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吏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解析:
1.基本词义
- 定义:指古代掌管祭祀、祠庙的官员,即“祠官”。
- 职能:主要负责祭祀活动、维护祠庙等宗教事务,属于古代官僚体系中的特殊职位。
2.文献出处
- 该词见于宋代周密的《癸辛杂识前集·闽鄞二庙》,文中提到“监修判官周頡及吏鬼赖良者白曰……”,表明“吏鬼”在宋代可能用于指代地方祠庙管理者。
3.字义分解
- 吏:原指低级公务人员或官吏,如“胥吏”“酷吏”。
- 鬼:此处并非指鬼神,而是与职能相关的特殊称谓,可能源于古代对祭祀事务的敬畏或隐称。
4.语境与用法
-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已不常用,需结合具体文献理解。
- 在《癸辛杂识》的案例中,“吏鬼”与“监修判官”并列,说明其地位可能低于正式官员,但承担实际管理职责。
提示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癸辛杂识》原文或相关历史职官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莲社蔽恶博闻赤绠怆恨垂颖次主大厂锡矿搭设赶档子公修公德,婆修婆德供状号码机黑白片儿降班笺述稼器吉普口伎款空宽邃了利连言撩钩辽隧历事文书贸易战密附木柙宁省鹏术皮灯毬颇为溥爱骑官七老八倒骑射气食牛奇文趋攀曲营森布上台盘尚字圣时税印死缓太公望嘽咺贪渔跳脓婉切万牲园委服违时无功乡悟境香末鲜眼枵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