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津的意思、临津的详细解释
临津的解释
面临津渡。《孔丛子·记问》:“临津不济,还辕息 鄹 。” 南朝 宋 谢惠连 《西陵遇风献康乐》诗:“临津不得济,仰檝阻风波。”
词语分解
- 临的解释 临 (臨) í 从上向下看,在高处朝向低处:照临。临渊羡鱼(看着深潭里的鱼,很希望得到;喻只作空想,不做实际工作)。 到,来:光临。莅临。亲临。 遭遇,碰到:临时。面临。 挨着,靠近:临近。临街。临终
- 津的解释 津 ī 渡水的地方:津渡。关津。津要。问津。 口液,唾液:津液。津津有味。 汗:遍体生津。 滋润,补:津润。津贴。 中国天津市的简称。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临津”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临”和“津”两个字组合而成。其核心含义可以从字源和词语组合两个层面进行解释:
-
字义分解:
- 临 (lín): 本义指从高处俯视低处。《说文解字》释为:“监临也。从卧,品声。”引申为靠近、接近、面对、到达等含义。例如:临近、面临、光临、居高临下。
- 津 (jīn): 本义指渡口。《说文解字》释为:“水渡也。从水,声。”指河流上船只停靠、行人渡河的地方。引申为要冲、交通枢纽、唾液(中医术语)、润泽等含义。例如:津渡、要津、天津(天子渡口)、生津止渴。
-
词语组合义:
将“临”和“津”组合,“临津”最直接、最核心的含义是:
- 靠近渡口 / 临近渡口: 指地理位置处于渡口旁边或附近。
- 到达渡口: 指行进至渡口的位置。
- 面对渡口: 指方位上正对着渡口。
-
引申与用法:
- 地理名称: “临津”常作为地名使用,直接体现了该地靠近重要渡口的地理特征。例如:
- 临津江: 朝鲜半岛上的一条河流,其名称即源于此河是重要的渡口所在。
- 临津关: 中国古代关隘名(如位于今甘肃省境内),因靠近渡口或河流要冲而得名,是重要的军事防御和交通节点。
- 历史事件: 历史上一些与渡口相关的战役或事件,其发生地或命名也可能包含“临津”,如著名的朝鲜战争中的“临津江战役”。
- 文学意象: 在诗词歌赋中,“临津”可以营造一种离别(古人在渡口送别)、远行、交通要道或边疆要塞的意境。
“临津”一词,从汉语词典释义的角度看,其基本含义是靠近渡口、到达渡口或面对渡口。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与水路交通枢纽(渡口)紧密相关的位置或状态。这个含义直接来源于“临”(靠近/到达)和“津”(渡口)两个字的字义组合。该词广泛应用于地名(如临津江、临津关),并承载着重要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内涵。
参考来源:
- 字义解释主要依据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这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 词语应用及地名实例参考了《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及相关的历史地理文献。
- 关于临津江、临津关等具体地名的信息,综合参考了《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等综合性工具书以及权威的历史地理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临津”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临津”由“临”(靠近、面临)和“津”(渡口)组成,字面意为“靠近或面临渡口”。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
- 《孔丛子·记问》中的“临津不济,还辕息鄹”,描述行至渡口却未能过河的情景。
- 南朝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中的“临津不得济,仰檝阻风波”,表现因风浪受阻于渡口的困境。
引申含义
在特定语境中,“临津”被引申为“在关键时刻保持冷静”的成语,典出《史记·项羽本纪》,形容人面对重要关头的沉稳态度。例如:“临危不惧,如临津渡水。”
其他用法
- 地理名称:历史上曾有“临津县”(后并入义兴县),现代多指具体渡口或临水区域。
- 军事场景:如“潜渡临津”描述秘密渡河行动。
例句参考
- 古籍用例:“临津不济,还辕息鄹。”(《孔丛子》)
- 现代用例:“61团勇猛穿插,夺占临津江南岸制高点。”(的军事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历史地名,可查阅《孔丛子》《谢惠连诗集》或地方志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昌柏陵碧玉篸残艳车辖储具貙武错错待旦帝典冻碌碌东挦西扯封疆府囊富赀垓埏高衙管教雇佣军寒兔黑海海峡回眸一笑回想火鸦矫夸解洗礼急急慌慌警岗警柝纪事本末机行狂涛巨浪烂桃连拱料高骡马大会没巴臂暝钟难字黏米沤钉陪小心贫闲芡粉穹窿雀罗忍受上月生境霜包四并堂四谏腾誉通确投洽望绝闻样物理变化无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