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调函的意思、调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调函的解释

调动人员的公函。《光明日报》1984.4.18:“ 老罗 后悔刚才不该提出要调走,更不该拿出外面已发来的调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调函"是汉语中常见的行政公文术语,由"调"和"函"两个语素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调"指调动、调整,"函"指公函,合指用于人事调动的正式文书[来源1]。在行政实务中,特指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为办理人员调动手续所出具的书面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和行政约束力。

从公文构成要素分析,调函包含三部分核心内容:

  1. 发函单位与收函单位信息:明确标注出具机关和接收机关的全称
  2. 正文主体:包含调动事由、拟任岗位、到岗时限等关键信息
  3. 签发要素:包含单位公章、签发日期及文号等法定生效要件

根据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公文规范[来源2],调函需严格遵循《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采用A4型纸张,使用仿宋三号字体排版。其法律效力来源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关于人员流动的条款规定[来源3]。

在应用场景中,调函常见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政府机关之间的人员编制调整,具有双重属性:既是行政指令的载体,也是保障劳动者工作变更权益的重要凭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完备的调函可作为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关键证据使用[来源4]。

注:文中引用的来源说明 [来源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来源2]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公文写作规范手册》 [来源3] 国务院《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来源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

“调函”是汉语中一个特定场景使用的公文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领域有共通性,以下是综合解释:

一、基本定义

指上级机关或用人单位发出的、用于人员调动或工作协调的正式公函。核心功能是通过书面形式完成人员岗位调整或资源调配的官方通知,具有行政效力。

二、典型结构(以房地产行业为例)

根据,调函通常包含:

  1. 标题:明确标注“调函”及事由
  2. 主送单位:接收方的规范名称
  3. 正文:说明调动原因、具体事项及要求
  4. 落款:发函单位名称、日期及公章

三、应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1. 需加盖公章方具法律效力
  2. 内容需明确时间节点与具体要求
  3. 接收方应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回复

示例:《光明日报》1984年曾报道因调函引发的争议案例,显示其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览...

熬炙白鹾悲歌击筑船坚炮利到眼登木求鱼堕泪碑风坛感受桂宇诃止化民易俗黄旄翚服家给饥厄既灌拘碍娵訾可惮克敌制胜孔多来去分明连三并四炼盐隶草鹂黄令狐逻逤槽冒货幕从泮合篷脚捧袂飘茵随混辟强清醮乞请求觅曲刃伤刻石珠狮子滚绣毬收小肆芳搜奇酸甜塑建肃眘天童寺调适恸絶偷桃惟念五情险诞飨贺飨祀下同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