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点注的意思、点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点注的解释

(1).点染注色。《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三国 魏 锺会 《孔雀赋》:“五色点注,华羽参差。” 唐 杜甫 《江雨有怀郑典设》诗:“宠光蕙叶与多碧,点注桃花舒小红。” 宋 王安石 《胡笳十八拍》之十七:“点注桃花舒小红,与儿洗面作华容。”

(2).注入。 明 文震亨 《长物志·香茗》:“汤瓶,铅者为上,锡者次之,铜者亦可用,形如竹筒者,既不漏火,又易点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点注”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历史演变和现代用法三个层面进行详细解释,主要参考权威汉语工具书和语言学研究成果:

  1. 核心释义(本义与字源)

    • “点”:本义指细小的痕迹或标记。《说文解字》释为“小黑也”,后引申为用笔加点、标点、指定、查对等义。
    • “注”:本义为灌入、流入。《说文解字》释为“灌也”,后引申为集中(注意力)、解释(注释)、记载(注册)等义。
    • “点注”合义:其核心含义在于“用笔加点或标记以进行标注、解释或强调”。这体现了“点”的动作(添加标记)和“注”的目的(进行说明或引起注意)。《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点染注色”或“评注”,强调其修饰、评点的功能。来源:《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
  2. 历史演变与引申义

    • 绘画/文学修饰: 在古代文献中,“点注”常指在绘画或文学创作中进行点缀、修饰或评点。例如,在画作上添加细节(点染),或在诗文旁添加评语(评注)。这层含义强调了其艺术加工和评论阐释的功能。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 校对批点: 在古籍整理或文书工作中,“点注”也指进行校对、标点或添加批语。这体现了其校勘、标记和说明的作用。来源:《辞源》(修订本)。
    • 现代语言学视角: 现代汉语中,“点注”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其含义更偏向于“加以点明、标注或简要说明”。它强调在文本或事物上做记号或添加简短文字以提示重点、进行解释或分类。来源:现代汉语研究著作(如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相关论述引申)。
  3. 现代用法总结 在现代汉语语境下,“点注”主要表示:

    • 标注: 在文字材料上做记号(如圈点、划线)以标示重点或特殊部分。
    • 评点: 对文章、作品进行简要的评论或批注(此用法不如“点评”常用)。
    • 说明: 对某处进行简要的解释或补充说明。
    • (较少用)修饰: 进行点缀、润色(此义项在现代已不常用)。

权威性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点注”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1. 文学艺术中的“点染注色”
    指在绘画或文学创作中通过点缀、染色等手法增添色彩或细节。例如唐代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中“点注桃花舒小红”,即用此意描述桃花色彩的渲染。

  2. 物理或抽象意义上的“注入”
    可指液体的灌注(如明代文震亨《长物志》中茶汤的注入),也可引申为抽象事物的融入。

  3. 指导与批评(需谨慎参考)
    提到其作为成语,表示“指点引导”和“批评指责”,常用于教育或人际场景。但此释义在其他文献中较少直接体现,可能为现代引申义或特定语境用法。

注意:前两种释义有古籍文献支撑,第三种释义建议结合具体上下文判断。若需深入考证,可查阅《艺文类聚》《杜工部集》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扮会博山铜朝飨称名道姓翅翎充栋盈车穿夜处别大老母大虑道经厂等叙掉捎抵法独个風磴府史广东省国王雇替还惺汉阴诮会客謇澁皛白教坛吉吊截拿掎鹿口吟舌言拉叉疗贫丽山盟军谋合女隶排话凭臆铺调前头清眇七王憩息茸母三月二升号舜英遂情虽是素质教育退斋宛蜒委畀僞讬位着文景遐阐秈粟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