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府史的意思、府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府史的解释

古时管理财货文书出纳的小吏。《周礼·天官·序官》:“府六人,史十有二人。” 郑玄 注:“府,治藏;史,掌书者。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仪礼·士冠礼》“有司如主人服” 汉 郑玄 注:“有司,郡吏有事者,谓主人之吏所自辟除。府史以下,今时卒吏及假吏是也。” 宋 司马光 《知人论》:“谨盖藏,吝出纳,治文书,精会计,此府史之职也。”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君服》:“府史之类,即庶人在官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府史是汉语中的历史官职名词,特指古代官府中掌管文书档案、协助处理行政事务的基层吏员。其释义与历史沿革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构词解析

    “府”指官府、衙署;“史”为古代掌管文书、记录之职。合称指在官府中负责文书起草、档案管理及日常行政事务的吏员,属低级事务官。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职能定位

    府史隶属“胥吏”阶层,介于官与役之间,具体职责包括:

    • 起草公文、誊录文书;
    • 保管户籍、刑狱等档案;
    • 协助官员执行政令、管理杂务。

      来源:《中国古代官制辞典》(中华书局)


二、历史沿革与制度背景

  1. 起源与早期记载

    最早见于《周礼·天官》,载“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负责协助大宰处理财货文书。后世历代沿置,如唐代州府设“府史”掌案牍。

    来源:《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

  2. 宋明清时期的演变

    • 宋代:州县设“府史”管理仓库、文书,属“吏户”编制;
    • 明代:六部及地方衙门置“令史”“典史”,职能相似;
    • 清代:称“书吏”“经承”,仍承担府史传统职责。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职官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三、文献例证

  1. 《新唐书·百官志》:

    “州府佐吏有府史……掌符印、典文书。”

    来源:《新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文献通考·职役考》:

    “府史胥徒,庶人之在官者,掌府藏、簿书、案牍。”

    来源:《文献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


四、相关概念辨析

网络扩展解释

“府史”是中国古代官职体系中的基层吏员,主要职责涉及财货、文书的管理及出纳事务。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府史是古代官府中负责管理财物、文书档案及日常收支的小吏。根据《周礼·天官·序官》记载,周代官职中设有“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其中“府”负责保管物资(治藏),“史”掌管文书记录(掌书),两者职能相辅相成。

  2. 职责与地位

    • 财货管理:府史的职能包括物资存储、账目核对及日常收支执行,类似现代基层财务人员。
    • 文书处理:负责起草、整理和存档官方文件,确保行政流程的规范性。
    • 地位特征:属于低级吏员,通常由地方或部门长官自行选拔(自辟除),不属中央正式编制,类似于汉代“卒吏”“假吏”。
  3. 历史演变
    宋代司马光在《知人论》中强调府史需“精会计”“治文书”,清代夏炘则指出其身份接近“庶人在官者”,说明该职位长期存在于官僚体系的底层,职能稳定但地位较低。

府史是古代行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层角色,兼具财务与文书职能,虽无高阶官职的权力,却是保障官府日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别人正在浏览...

挨剋暗查变事闭元音才用颤颤波波婵婉乘鸾子宠树道里道志打桩机邸阁飞天祸腑水斧屋盖戴鸽炭官办估产鬼扇袿熏河边寰海花绶灰冷箕毕机牢吉利草竟自今上九兰骏才开緖叩谒囒吨俚洞隶古陵德凌踏礼食六嬖龙駼鸾猪面勃命驾木驴扭打藕丝盘存襁属清琴上蔡苍鹰室第舒泄肃进田曹乌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