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酒食以祭祀。 前蜀 韦庄 《秦妇吟》:“间日徒歆奠饗恩,危时不助神通力。”
奠飨(diàn xiǎng)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用于古代祭祀语境,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奠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刻本。
飨
来源:《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奠飨指陈设酒食以祭祀神灵或祖先的行为,强调祭祀过程中“陈设”与“供奉”的双重动作。其核心含义包括:
示例文献:
《仪礼·士虞礼》:“奠飨于墓左。”
郑玄注:“设馔食以祭也。”
来源:《仪礼注疏》十三经注疏本。
古代祭祀制度
奠飨是周代“五礼”中“吉礼”的核心环节,需严格遵循等级与流程。如《周礼·春官》载大宗伯“掌邦礼”,规范祭祀中奠飨的规格。
来源:《周礼正义》清代孙诒让注本。
与相关词的区别
现代汉语中,“奠飨”一词已罕用于日常,主要出现在: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第7册“奠”字条。
“奠飨”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iàn xiǎng,主要用于祭祀相关的语境,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置办酒食以祭祀,表达对祖先或神灵的敬奉。该词由“奠”(祭祀)和“飨”(享用祭品)组合而成,强调通过供奉酒食完成祭祀仪式。
字义分解
文献出处
该词可见于前蜀诗人韦庄的《秦妇吟》:“间日徒歆奠饗恩,危时不助神通力。”此句通过“奠飨”讽刺祭祀仪式在危难时刻未能得到神明庇佑,反映其历史语境中的文化内涵。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文学或描述传统祭祀活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词汇。
补充说明
部分典籍将“奠飨”与“奠享”视为同义词,均指向祭祀行为,但“飨”更强调祭品的享用过程。
若需进一步了解《秦妇吟》的创作背景或其他祭祀相关词汇,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拜帛牓挂饱经世故碑首博厚布巾藏识草率行事澄觞掣制重叠代拜单孔目底着发糕方册疯杈凤凰木戤银蛊术行齎居送烘衬虎将货包郊劳筋兜金闺玉堂进旅金砌刲割勒掯连白綟绶立嗣磟碡漫园眉怃溟鹏木栖南蛮扭力天平破折号七发气生气死让三让再任职相傻乐沙砾上阵深墨十二衣守旧派谁昔书佐桃胶调脣通邮狭口先儿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