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reate difficulties]∶刁难
被那裁缝勒掯,只推生活忙,不肯来做。——《水浒传》
(2) [embezzle part of what should be issued]∶克扣;勒索
我若要哥哥银子时,便是兄弟勒掯哥哥。——《水浒传》
(3) [stop;resist]∶推托;阻挡
那刘秉义只推女儿年纪尚小,勒掯不许。——《醒世恒言》
(1).强迫。《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我自半路遇见小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甚皂丝麻綫,要勒掯我回去?”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三折:“官人,则被你勒掯杀我也。”
(2).故意为难;推脱。《西游记》第八四回:“哥哥,你勒掯那个哩?不做和尚也容易,只消半年不剃头,就长出毛来也。”《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裴九老 跪上去诉道:‘小人因是年老爱子,要早与他完姻。几次央媒去説,要娶媳妇,那 刘秉义 只推女儿年纪尚小,勒掯不许。’”
(3).勒索。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一折:“休想肯与人方便,衠一片害人心,勒掯了些养家钱。”《水浒传》第十七回:“我若要你银子时,便是兄弟勒掯你。” 清 蒋士铨 《临川梦·哱叛》:“他将我一捆二十,打得我恨比海深,仇如天大。昨日又勒掯镇兵花布钱粮。”
“勒掯”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含义为故意刁难、强迫或克扣,具体解释如下:
刁难、强迫
指用强硬手段迫使他人服从或故意设置障碍。例如《水浒传》中提到裁缝“勒掯”推脱工作,或《醒世恒言》中父亲“勒掯”女儿婚事。
克扣、勒索
在财物方面表现为压榨或索取不正当利益。如《水浒传》中“兄弟勒掯哥哥银子”即指勒索钱财。
方言中的引申义
部分地区(如北方方言)还表示物质上的限制或不顺利,例如小孩成长中吃穿用度受限。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水浒传》等文学作品或方言研究资料。
勒掯是一个民间俗语,用来形容某种紧缩或压迫的状态。通常用于描绘受到限制或束缚的感觉。
勒掯是由勹(包字旁)和亅(竖勾)组成的。勹部表示包裹或收紧的意思,亅部表示压迫或束缚的概念。这个字一共有9画。
勒掯最早出现在民间口语中,后来逐渐被写入文言文和现代汉字词典,成为汉语的一个常用词汇。
勒掯的繁体字是「勒掯」,拼音同样是lè kě。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勒掯的写法可能会略有不同。但总体上仍是由包字旁和竖勾组成,具有相似的意义。
1. 他感到胸闷如带了一条勒掯的绳索。
2. 当真相大白的那一刻,她仿佛从勒掯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3. 政策的变化使得小企业倍感勒掯。
勒制、掯制、掯步、勒紧、勒索等。
束缚、压迫、限制、拘束。
释放、解脱、开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