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的意思、颉利的详细解释
颉利的解释
(1). 唐 代 东6*突6*厥 可汗,姓 阿史那 氏,名 咄苾 。 唐 皇甫松 《怨回纥歌》:“收兵 頡利 国,饮马 胡芦河 。”
(2).借指少数民族首领。 宋 杨万里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之十:“早箇使君归鼎轴,为禽 頡利 繫单于。” 明 梁有誉 《燕京感怀》诗:“拟擒 頡利 先开幕,欲拜 嫖姚 更筑坛。”
词语分解
- 颉的解释 颉 (頡) é 〔仓颉〕上古人名,相传他创造文字。 (頡) 颉 (頡) é 〔颉颃〕a.鸟向上向下飞;b.引申为不相上下,如“他的画与名家相颉颉”;c.对抗,如“颉颉作用”;d.倔强,傲慢,如“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颉以傲世”。 (頡) 颉 (頡) á 减克:“以我为盗颉资粮,诬也”。 传说中像青狗的怪兽。 笔画数:; 部首:页; 笔顺编号:
- 利的解释 利 ì 好处,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使顺利、得到好处:利己。利用厚生(充分发挥物的作用,使民众生活优厚富裕起来)。 与愿望相符合:吉利。顺利。 刀口快,针尖锐,与“钝”相对:利刃。利刀。利剑。利落。利口巧辩。 从事生产、交易、货款、储蓄所得超过本钱的收获:利息。利率(?)。一本万利。 姓。 本钝害弊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颉利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颉利”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1.唐代东突厥可汗
指阿史那·咄苾(颉利可汗),他是唐代东突厥政权的首领,启民可汗之子,公元620年继位。其统治期间多次侵扰唐朝边境,后于贞观四年(630年)被唐军俘虏,东突厥灭亡。这一用法常见于历史文献,例如:
- 唐代皇甫松《怨回纥歌》提到“收兵颉利国”;
- 宋代杨万里诗句“为禽颉利繫单于”也以“颉利”代指突厥首领。
2.借指少数民族首领
在文学作品中,“颉利”常作为象征符号,泛指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例如明代梁有誉《燕京感怀》中“拟擒頡利先开幕”即用此意。
补充信息
- 读音:拼音为xié lì(非“jié”或“jiě”),注音为ㄒ一ㄝˊ ㄌ一ˋ。
- 历史背景:颉利可汗被俘后,唐太宗采取怀柔政策,授予官职并安置其部众,成为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案例。
- 误用示例:部分现代文献可能将“颉利”与成语“颉利发”(形容思维敏捷)混淆,但二者无直接关联。
若需进一步了解突厥历史或相关文学作品中的引用,可参考唐代史书或诗词集注。
网络扩展解释二
颉利
颉利是一个汉字,意思是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它的拆分部首是页和利,共有13个笔画。
来源
颉利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是由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繁体
颉利的繁体字是頡利。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颉利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古时的写法中,字形更加简洁,例如:“页”部写成“
例句
他勇往直前,颉利完成了困难的任务。
组词
颉情、颉气、颉扬、颉风、颉踪等。
近义词
克服、战胜、战克、成功。
反义词
失败、挫折、失利、受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