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抵捍 ”。抗拒。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田地日无,租赋不入,抵扞县官。”《南史·颜延之传》:“依傍詔恩,抵捍餘直,垂及周年,犹不毕了,昧利苟得,无所顾忌。” 唐 白居易 《与金陵立功将士等敕书》:“而乃保界重 江 ,窃弄凶器,抵捍朝命。”
“抵扞”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指“抗拒、抵抗”。在《盐铁论·未通》中有例句:“田地日无,租赋不入,抵扞县官”,意为百姓因田地减少而无力缴纳赋税,抗拒官府征收。
该词属于古汉语范畴,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若需表达类似含义,可替换为“抵抗”“抵御”“抗拒”等更通用的词汇。
抵抗(抵擋)是指对抗、阻挡或抵御来自外部的攻击、压力或影响的行为。
抵抗的字由左右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扌(手部),右边的部首是攵(攴),共有11个笔画。
抵抗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古代的象形文字。在繁体中,抵抗的写法为抵擋。
1. 难民们必须抵抗饥饿和寒冷的困境。
2. 他们勇敢地抵抗了敌人的进攻。
抵抗的相关词语有:抵制、抵达、抗争、抵偿等。
抵抗的近义词有:抵御、反抗、对抗。
抵抗的反义词有:投降、屈服、接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