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使计量标准准确划一。《书·五子之歌》:“关石和钧,王府则有。” 孔 传:“金铁曰石,供民器用,通之使和平,则官民足。” 蔡沉 集传:“关,通;和,平也。百二十斤为石,三十斤为钧……关通,以见彼此通同,无折閲之意;和平,以见人情两平,无乖争之意。” 唐 柳宗元 《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重轻开塞,有和钧肃给之效。”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关通和钧之利,阜於市廛。”
“和钧”是一个较为少见的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和”与“钧”的各自释义综合理解。根据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可作如下解释:
调和度量标准
根据,“和钧”指“使计量标准准确划一”。“钧”在古代是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因此“和钧”可理解为通过调和或统一标准,确保度量衡的精确性,类似“均准”的概念。
引申为协调、平衡
“钧”通“均”(见),有平均、均衡之意。“和”表示调和、和谐,因此“和钧”可扩展为协调各方关系或平衡不同事物,如“调和阴阳”等抽象用法。
钧(jūn)
和(hé)
此处取“调和”“协调”之意,如《礼记》中“和者,天下之达道也”。
“和钧”多见于古籍或特定语境,例如:
需注意,“和钧”并非现代常用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若涉及古文,建议进一步查阅《说文解字》或相关典籍以确认语境。
《和钧》是一个古汉字词语,意思是和谐、平等,也指音乐音调的美好和协调。在古代文献中,它多用于描述和谐共处、和睦关系等。
《和钧》的组成部分是“口”和“贝”,分别属于偏旁部首和四角水部首。
《和钧》的总笔画数为9画,其中“口”部3画,“贝”部6画。
《和钧》来自于古代的卜辞,早期以铭文的形式出现在商代的青铜器上。后来逐渐演变为汉字中的一个词语。
该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和鈞」,字形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不同于现代的简化字,包含更多的笔画和复杂的结构。
《和钧》在古代的写法如下:
和:
口口
口曰
口禾口
钧:
金金金
口田田
口田田
1. 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包容、互相理解才能实现真正的和钧相处。
2. 这支乐曲旋律优美,音调和钧,倍受听众喜爱。
1. 和睦:指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友好。
2. 和谐:指事物之间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3. 和平:指没有战争、冲突的状态。
4. 和声:指多个声音相互协调、合成的音响效果。
5. 合作:指多方共同努力、协力完成某项任务或计划。
1. 和睦
2. 和谐
3. 平和
4. 齐心协力
5. 亲善
1. 纷争
2. 冲突
3. 矛盾
4. 不合
5. 敌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