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迭毁。《晋书·礼志上》:“至 景初 元年六月,羣公有司始更奏定七庙之制……於 太祖 庙北为二祧,其左为 文帝 庙,号曰 高祖 昭祧,其右拟 明帝 ,号曰 烈祖 穆祧。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其餘四庙,亲尽迭迁,一如 周 后稷 、 文 、 武 庙祧之礼。”
“迭迁”的汉语词典释义
一、基础释义
“迭迁”为汉语合成词,由“迭”(轮番、交替)与“迁”(变动、转移)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指事物轮番更替、循序变动。
合义后,“迭迁”多用于描述有序的阶段性演变,隐含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
二、引证与典籍用例
古代文献常以“迭迁”阐释宇宙运行或自然法则。如《周易·系辞》有“四时迭迁”之说,指四季依序更替㊟³;王勃《益州夫子庙碑》云“阴阳迭迁”,喻指万物在矛盾中循环转化㊟⁴。
用于人事领域时,强调阶层、地位的循序变动。如《宋史·职官志》载“官吏考绩,以九载为迭迁之期”,指官员按年限考核升迁㊟⁵。
三、现代用法与语义延伸
当代语境中,“迭迁”多见于学术或书面语,词义侧重:
四、权威词典参考
来源说明(文献依据,链接因古籍版权限制暂略):
㊟¹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2.
㊟²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第七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0.
㊟³ 孔颖达. 《周易正义》. 中华书局, 2016.
㊟⁴ 王勃. 《王子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⁵ 脱脱. 《宋史·职官志》. 中华书局, 1985.
㊟⁶ 陈阅增. 《普通生物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⁷ 费孝通. 《乡土中国》.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⁸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科学出版社, 1990.
“迭迁”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如下:
“迭迁”指按照次序迁移或毁弃,常用于古代宗庙制度中。具体指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对祖先牌位进行迁移或调整的礼仪制度。例如《晋书·礼志上》提到,宗庙中除三祖之庙“万世不毁”外,其余四庙需“亲尽迭迁”,即随着世系更替逐步迁移牌位()。
典源
源自《晋书》,描述魏晋时期宗庙制度:“三祖之庙不毁,其余四庙亲尽迭迁”,参考了周代后稷、文王、武王的庙制()。
词义扩展
在诗词中,“迭迁”被引申为时间推移或事物更替。如宋代释文珦的“四序迭迁变,春光独丰茂”,清代屈大均的“阴阳迭迁谢,人世悲蜉蝣”,均用其表达四季轮转、人世变迁的意境()。
宗庙制度
古代帝王祭祀祖先时,通过“迭迁”制度维持宗庙数量,体现“亲尽则毁”的礼法原则。
文学修辞
文人借“迭迁”暗喻自然规律或历史兴衰,赋予其哲学内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罕见,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部分词典(如汉程词典)仍保留解释,但日常语言中基本不再使用()。
若需更深入的历史制度分析,可参考《晋书》原文或礼制研究文献。
傍皇襃衮本氐宾介不想出采蕨城卫宠盼大拱带肚子打襇荡産诞喜倒验倒运钓槎笃论耳雨发号布令吠非其主枫林高师共性公羊官牛海誓山盟汉廒汉军缺虎虎有生气晦滞扈侍奸掳烧杀嚼牙巴金枷玉锁金星草均湿刻谿来体类祠冷句漏壶沦洄谩谀煤赭密访木瓜海棠南蛮鴃舌泥银七属扰畜塞塞沙陲上平笙匏沈酗手柬霜列私言松耳巍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