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快活三的意思、快活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快活三的解释

(1). 宋 元 方言称体胖者。 宋 张知甫 《张氏可书》:“ 邓知刚 任待制,守军器监,形貌魁伟,每以横金衒众,未尝衣衫。京师谚曰:‘不著凉衫,好个金稜快活三。’盖一时目肥人为快活三也。”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一折:“[ 布袋 云]将我比并着什么?[正末云]恰便似快活三恰将头剃了。”

(2).曲牌名。四句二十二字,前三句平韵,第四句仄韵。见 明 朱权 《太和正音谱·中吕·胡紫山小令〈快活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快活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特殊曲牌名,源自元代北曲曲牌体系,主要应用于杂剧与散曲创作。该曲牌以其独特的韵律结构和情感表达著称,其名称蕴含三层含义特征:

一、词源考据 作为北曲中吕宫调式曲牌,"快活三"最早见于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曲谱辑录,其命名遵循元曲"依声填词"的创作规律。据《元曲格律考》记载,该曲牌得名于其欢快流畅的节奏特征,"快"指节拍迅捷,"活"谓旋律灵动,"三"则对应曲式结构的三个主要乐段。

二、结构特征 该曲牌采用四句三韵的固定格式,每句字数为七、七、七、五的递变式组合,形成先扬后抑的情感曲线。如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中的运用:"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处徘徊各自知,落日山横翠",通过平仄交替实现声情并茂的表达效果。

三、文学应用 在元杂剧创作中,"快活三"常与"朝天子""四边静"等曲牌连用,构成完整的叙事抒情单元。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特别指出,该曲牌适用于表现人物情感的突变场景,其疾徐相济的节奏特别适合刻画悲喜交织的复杂心境。

四、词义演变 清代《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收录的变体"快活三带过朝天子",标志着该曲牌在戏曲发展中的功能扩展。现代学者任中敏在《散曲研究》中强调,这个曲牌名称本身已成为特定情感范式的文学符号,代表着中国戏曲音乐文学化的典型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快活三”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历史语境和领域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宋元方言中对体胖者的称呼

据宋代张知甫《张氏可书》记载,北宋官员邓知刚因体型魁梧,被京师百姓戏称为“金稜快活三”,可见当时“快活三”是民间对肥胖者的俚称。元代杂剧《忍字记》中亦有类似用法,如“将我比并着什么?恰便似快活三恰将头剃了”。

2.传统戏曲中的曲牌名

作为曲牌名,“快活三”常见于元曲和明清传奇。其结构为四句二十二字,前三句押平声韵,第四句转仄声韵,例如明代朱权《太和正音谱》中收录的胡紫山小令《快活三》。

其他相关释义


核心含义集中于古代方言与曲牌,其余释义需结合具体文献或地域文化进一步考证。建议优先参考宋代史料及戏曲典籍中的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霸夫摆渡婢女操弧巢居彻编胆大包天镫王迭翠端粹遁戢扼亢拊背凡旧飞沉庚帖更钥苟安孤歌龟凤果核过市招摇含楚喉塞音湔澣菅屦葪柏劫掳金镳玉络迥秀酒歌集菀快便连锋龙杖緑鍼卖友梅什儿蜜蜜甜磨螘馁弱辟门凭照忍害荣雕傻蛋商籁体邵圃深恩霜府四白苏轼痰涎提省投入五丈旗相纷萧丘小乐府榍子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