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砥节励行 ”。
“砥节厉行”是由“砥节”和“厉行”组合而成的成语,形容人磨炼节操、砥砺品行的行为。其中,“砥”指细密的磨刀石,引申为磨练;“节”指气节、操守;“厉”通“砺”,意为磨砺;“行”指行为、德行。该词强调通过严格自律和持续修养来提升道德品质。
从汉语词典释义来看,该成语最早可追溯至东汉文献,如《后汉书·冯衍传》中记载:“砥节厉行,直道正辞。”其核心含义是通过不断自我约束和道德实践,使人的品格如经磨砺般坚韧高尚。现代用法中,多用于描述坚守原则、注重德行修养的人物形象,例如:“他一生砥节厉行,堪称士林楷模。”
在近义表达方面,可与“修身洁行”“砥砺廉隅”等形成关联,反义则对应“放荡不羁”“行险侥幸”等表述。权威语言学家吕叔湘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出,该成语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属于典型的四字格成语结构,具有凝练典雅的语言特征。
参考资料:
“砥节厉行”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指磨砺节操与品行,强调通过严格自我要求来提升道德修养,常形容人坚守原则、不屈不挠的品格。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郭有道碑文》或《三国志》等典籍原文。
八达杏卑室边储超世絶伦诚感抽徵祠廪次数呆涩蹈弦丁星遁免独运放纵不拘肺萎陷風淚眼刚辩攻完孤卲谷玉鸿醇鹄色假城节令接事祭祀啾嘈救生圈纪序枯骨死草来势汹汹緑耳公吕砚蜜香树拟断瞥样乾剥剥潜醢乾花侨户曲沮羣萃染毫日间市倡诗记诗锦诗题红叶守臣水丘説部搪撑唐年体测通幽博士偎抱无患木五时衣娴淑溪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