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節厲行的意思、砥節厲行的詳細解釋
砥節厲行的解釋
見“ 砥節勵行 ”。
詞語分解
- 砥節的解釋 砥砺氣節。《晉書·阮種傳》:“賢臣之於主,進則忠國愛人,退則砥節潔志。”《舊唐書·韋安石傳》:“故為善者雖存不貴仕,而沒有餘名,此賢達所以砥節也。” 宋 曾敏行 《獨醒雜志》卷八:“懦夫每生,名不稱
- 厲行的解釋 嚴格實行 厲行節約詳細解釋.砥砺操行。《呂氏春秋·離俗》:“高節厲行,獨樂其意,而物莫之害。”《後漢書·獨行傳·範式》:“ 嵩 在 阿裡 ,正身厲行,街中子弟皆服其訓化。” 宋 司馬光 《序赙禮》
網絡擴展解釋
“砥節厲行”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磨砺節操與品行,強調通過嚴格自我要求來提升道德修養,常形容人堅守原則、不屈不撓的品格。
二、詞源與結構
- 出處
最早見于東漢蔡邕《郭有道碑文》:“若乃砥節厲行,直道正辭。”。
- 字義解析
- 砥/厲:均為磨刀石,“砥”質地細膩,“厲(砺)”較粗糙,合指“磨煉”。
- 節:節操;行:行為。組合後比喻在品德與行動上自我錘煉。
三、用法與例句
- 用法:作謂語、定語,多用于褒義語境,描述人嚴于律己。
- 例句:
《三國志·魏志》載:“郭修砥節厲行,秉心不回。”
唐代劉知幾《史通》稱:“紀僧珍砥節砺行,終始無瑕。”
四、相關說明
- 異體形式:亦作“砥節勵行”“砥節砺行”,含義相同。
- 近義詞:修身潔行、克己慎行。
- 文化意義:體現儒家思想中對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視,強調内外兼修。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郭有道碑文》或《三國志》等典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砥節厲行(dǐ jié lì xíng)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堅守節操、執行得力。下面我給你詳細解釋一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形式,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砥(石字旁 +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