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砥節勵行 ”。
“砥節厲行”是由“砥節”和“厲行”組合而成的成語,形容人磨煉節操、砥砺品行的行為。其中,“砥”指細密的磨刀石,引申為磨練;“節”指氣節、操守;“厲”通“砺”,意為磨砺;“行”指行為、德行。該詞強調通過嚴格自律和持續修養來提升道德品質。
從漢語詞典釋義來看,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東漢文獻,如《後漢書·馮衍傳》中記載:“砥節厲行,直道正辭。”其核心含義是通過不斷自我約束和道德實踐,使人的品格如經磨砺般堅韌高尚。現代用法中,多用于描述堅守原則、注重德行修養的人物形象,例如:“他一生砥節厲行,堪稱士林楷模。”
在近義表達方面,可與“修身潔行”“砥砺廉隅”等形成關聯,反義則對應“放蕩不羁”“行險僥幸”等表述。權威語言學家呂叔湘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指出,該成語承載着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德修養的重視,屬于典型的四字格成語結構,具有凝練典雅的語言特征。
參考資料:
“砥節厲行”是一個源自古代漢語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指磨砺節操與品行,強調通過嚴格自我要求來提升道德修養,常形容人堅守原則、不屈不撓的品格。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郭有道碑文》或《三國志》等典籍原文。
徧行别風淮雨補考捕廳孱孱廠禮拜朝參暮禮超逴呆似木雞當官道神電車鳳管佛寺覆亡無日匌帀公雞骨咄犀龜筴歸壽衣漢燕魂牀貨寶驕桀角列界分機筦驚才風逸經略坰林九衢塵據蒺考述寬詳簾押論輯論資排輩忙活木口雕刻怒容骈傍僻怪傾刻驅衆賽答聲磁水雷時眼手不停毫束帛加琮誰氏水銀粉水月鏡像條畫體候王世貞彎彎曲曲威遲鄉衮細君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