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祷祝求福。《新唐书·李德裕传》:“帝方惑佛 老 ,祷福祈年。”
"祷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通过祈祷、祝告神明或祖先来祈求福佑、吉祥。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语言学研究的详细解释:
祈祷求福
指通过特定的宗教或祭祀仪式,向神灵、祖先表达敬意和愿望,恳求赐予福气、平安或好运。例如:"村民在庙中祷福,祈求风调雨顺。"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101页。
祝颂之辞
在古代文献中,"祷福"亦可作为祝福用语,常见于祭祀文或书信结尾,表达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98页。
传统祭祀活动
常见于宗庙祭祀、节日仪式(如春节祭祖、端午祈福),体现"天人感应"的传统文化观念。
来源:钟敬文《民俗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56页。
宗教实践
佛教、道教仪式中均有"祷福"环节,如诵经、焚香、供奉等,旨在消灾解厄。
来源:任继愈《中国佛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3卷,第72页。
文学与语言应用
古典文学中多用于描述虔诚祈愿的场景,如《诗经·小雅》"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来源: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420页。
通过以上分析,"祷福"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中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依赖,是理解古代社会信仰体系的重要语言载体。
“祷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祷福”由“祷”(祈求、祈祷)和“福”(福气、好运)组成,意为通过祈祷神灵来获得保佑和福祉。核心是表达对神灵的信仰及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常见于宗教或传统习俗中。
该词最早见于《新唐书·李德裕传》:“帝方惑佛老,祷福祈年。”描述唐代皇帝因沉迷佛道而通过祈祷求福的行为。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八达白辂宝函播发步头裁缀藏踪蹑迹槽矛长兵尘面斥黩吃素床箦楚絶禫服耽沦德高望重得知诋让乏汽风尘肮脏浮现高香瓜衍之赏寒筇闳丽花针护花鸟讲定蹇之匪躬交龙击鞭局干困闷肋条林冠流遡鸾吹论记懋迁梅花书院沤子品望锲薄勤劳求志达道热呼呼入戏深恶痛嫉十雨五风寿序税邑殄瘁甜乡忘年之好乌拉草相纠陷诈小伯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