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钧石的意思、钧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钧石的解释

钧和石。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礼记·月令》:“﹝仲秋之月﹞正钧石,角斗甬。” 宋 曾巩 《馆中祭丁元珍文》:“其蓄钧石,其出銖錙。” 宋 苏轼 《论仓法札子》:“未有百姓造銖两之罪,而人主报以钧石之刑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钧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从单字本义及历史用法综合理解:

一、单字释义

  1. 钧(jūn)

    • 本义:古代重量单位。《说文解字》载:“钧,三十斤也。” 如《孟子·梁惠王上》曰:“吾力足以举百钧。”
    • 引申义:象征权威(如“千钧一发”)、制陶转轮(“陶钧”),后衍生出敬辞(“钧鉴”)。来源:《汉语大词典》。
  2. 石(dàn)

    • 本义: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淮南子·天文训》:“十斗为一石。”
    • 另读shí:指岩石,此处不适用。来源:《古代汉语词典》。

二、合成词“钧石”的含义

“钧石”为并列结构,特指重量与容量单位的统称,常见于古代度量衡文献:

  1. 度量衡范畴:
    • 《汉书·律历志》载:“权者,铢、两、斤、钧、石也……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即1石=4钧=120斤。

      来源:《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引申用法:
    • 喻指繁重的事务或责任。如《后汉书·班彪传》注引“钧石之役”,指艰巨劳役。来源:《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三、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属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仅存于古籍研究或特定成语(如“千钧重负”),日常语境已罕用。

权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钧石”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钧石”由“钧”和“石”两个单位组成。根据古代计量标准,1钧=30斤,1石=4钧=120斤。这一单位体系在《礼记·月令》等文献中被用于规范度量衡。

  2. 历史背景
    钧石不仅用于称重,还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标准。例如《礼记》提到“正钧石,角斗甬”,强调仲秋时节需校准度量工具;宋代曾巩、苏轼的文献中也用“钧石”比喻财政或刑罚的严苛程度,如“人主报以钧石之刑”。

  3. 引申意义
    在文学中,“钧石”常被赋予比喻义,表示数量庞大或分量极重。例如宋代文人用“其蓄钧石”形容资源积累丰厚,用“钧石之刑”暗指严酷的刑罚。

  4. 现代关联
    “钧”字因“三十斤”的固定单位,衍生出“均等”“权威”等含义(如“钧命”指帝王命令),而“石”作为多音字需注意语境区分(此处读“shí”,非“dàn”)。

“钧石”既是古代具体的计量单位,也是文化语境中象征“重大分量”的修辞手法。若需进一步了解不同朝代的度量差异,可参考《周礼》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畚筑逼立博识多通朝三暮二充庐藂林递禅地纽对齐飞脚非同寻常锋钲负床之孙附带民事诉讼改过从善港督关僥归葬禾黍故宫患难之交呼哈交点骄诈假惺惺机椷敬诺旌旆惊躁进授九功舞就位巨骨剧汉开堂联篇累牍料取纚纚历问駍隐屏居评选本千秋万载趫敏攘取容头过身三亩宅沈榆誓词十殿儵怳顺理成章送往迎来素帘桃花雪偷居毋何纤翮谢邱锌白新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