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宗庙祭祀仪节名。《新唐书·礼乐志一》:“凡祭祀之节有六:一曰卜日,二曰斋戒,三曰陈设,四曰省牲器,五曰奠玉帛、宗庙之晨祼,六曰进熟、馈食。”《元史·祭祀志三》:“亲祀时享仪,其目有八……五曰晨祼。祀日丑前五刻,诸享陪位官各服其服。”
“晨祼”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én guàn(注音:ㄔㄣˊ ㄍㄨㄢˋ),其含义是古代宗庙祭祀仪节名,特指祭祀活动中特定的环节。具体解释如下:
宗庙祭祀环节
晨祼是古代祭祀仪式的步骤之一,主要用于宗庙祭祀。根据《元史·祭祀志三》记载,元代“亲祀时享仪”共包含八项流程,其中第五项为“晨祼”。唐代《新唐书·礼乐志一》则将祭祀分为六节,第五项为“奠玉帛、宗庙之晨祼”,第六项为“进熟、馈食”。
时间与形式
“晨”指清晨,“祼”(音guàn)是古代祭祀时以酒浇地的降神仪式。综合多部史书记载,晨祼通常于祭祀当日丑时(凌晨1-3点)前五刻(约凌晨3点左右)进行,包含陈设祭品、奠酒等步骤。
该词属于古代礼制专有名词,现代已不常用,但在研究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礼乐制度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需更详细史料,可查阅《元史·祭祀志》《新唐书·礼乐志》等文献。
晨祼(chényū)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晨祼起源于古代中国文化,用来形容在清晨起床后未穿衣服的状态。在繁体字中,晨祼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汉字写法中,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流派,晨祼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但整体结构和部首并无大的变动。
例句:
组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