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都使用;一同使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 晋 郭璞 《江赋》:“咨五才之并用,寔永德之灵长。”《宋史·礼志十一》:“攷国朝之制,祖宗旧讳二字者,皆著令不许并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戒杀放生》:“要之扶危济困,是君子之存心;而救蚁埋蛇,亦仁人所并用。”并,现写作“并”。 刘大白 《看月之群》诗之五:“常人只能用眼看月,诗人却能用心看月,看诗人诗里的月,是要眼和心并用的呵!”
“並用”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手段等”,强调不同事物在操作层面的协调配合。该词由“並”(并列)和“用”(使用)构成会意结构,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五经並用”的记载。
在语法功能上,“並用”属于动词性短语,常作谓语,后接名词或动词短语作宾语,如“图文並用”“针灸与药物並用”。其核心语义特征包含三个方面:①行为主体的主动性选择;②多种元素的共存状态;③应用场景的协同增效性。
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並用”的语用范围已从典籍中的政教表述延伸至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例如《中国语文》期刊载文指出,该词在教育改革语境中特指“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语文现代化进程研究》,商务印书馆,2020)。临床医学文献中则常见“中西医並用疗法”的专业表述,强调综合治疗优势。
权威参考文献:
“並用”是汉语词汇,拼音为bìng yòng,繁体写作“並用”,简体为“并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指同时使用或一起使用两种或多种事物、方法等。例如“手脚並用”“手脑並用”,均强调不同部分或功能的协同作用。
词源与古典文献
该词历史久远,可追溯至《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天生五材,民並用之”,指金、木、水、火、土五种材料共同被利用。晋代郭璞《江赋》中“五才並用”也延续了这一用法。
现代用法
常见于强调协调性、综合性的场景,如“软硬兼施,恩威並用”,表示不同手段结合;或“手脑並用”等成语,提倡身体与智力的协作。
相关扩展
若有进一步考据需求,可参考《左传》或汉语词典中的古典用例。
爱果白稻百漏船笔划布衾猜头儿持更除亡电稿雕玉地腹各安生理阁手孤烟好些洪生虎路街号巷哭进住军阀阑珊雷岸铃马鹿蝱偻身眊瞶内乐府粘滑拼攒签爪乔坐衙庆泰青云直上清早晨衾褥搉估三笑图哨哨烧研神虈身尤沈竈産鼃守藏太皓陶运天理难容剔留秃圞同畴屠牧屯啸顽弊委过于人委曲蜗醢呜呼哀哉险德现境仙竈邪膳新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