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丹元和泥丸的合称。道教谓丹元为心,泥丸为脑。 唐 李商隐 《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二十韵》:“林洞何其微,下僊不与羣。丹泥因未控,万刼犹逡巡。”
(2).红色的印泥。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印用 文渊阁 ,丹泥胜珠琲。”
“丹泥”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下是详细解释:
丹泥在道教文化中是“丹元”和“泥丸”的合称,分别指代人体的重要部位:
“丹泥”也指传统文书、书画中使用的红色印泥,因其色泽鲜艳而得名。例如清代顾炎武的诗句“印用文渊阁”便隐含了对丹泥(印泥)的描写。
“丹泥”兼具宗教文化和实用美学的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李商隐诗集》等古籍或权威辞典。
《丹泥》是一个成语,表示形容红色的颜料。
《丹泥》的拆分部首是丶和水,共有5笔。
《丹泥》一词最早出现于《说文解字》中,原指制作用于写字的红色颜料。
《丹泥》的繁体字为「丹泥」。
在古时候,「丹泥」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写法需参考古代文献。
他的画作中运用了大量的丹泥,使整幅画呈现出浓烈的红色。
丹泥石、丹泥地、丹泥墨、丹泥彩等。
朱砂、红泥
墨色、黑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