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签帅的意思、签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签帅的解释

即典签,或称典签帅。官名,始于 南朝 。朝廷为监视出任方镇的诸王而设,多以天子近侍充任。因其权势特大,故有签帅之称。至 唐 权力已减,仅掌文书, 宋 以后渐废。《南史·齐巴陵王子伦传》:“及 明帝 诛异己者,诸王见害,悉典籤所杀,竟无一人相抗。 孔珪 闻之流涕曰:‘……若不立籤帅,故当不至於此。’”《梁书·江革传》:“时少王行事多倾意於籤帅, 革 以正直自居,不与籤帅等同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签帅(qiān shuài)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特指南北朝时期南朝政权中设置的典签一职的别称,主要负责监察地方藩王与州刺史,因权力极大而被尊称为“帅”。其核心含义与历史职能如下:


一、字义解析

  1. 签(qiān)

    本义指署名题字,引申为文书、标签。在官职中特指处理文书、签署文件的职责,如《说文解字》释“签”为“署也”,即标记文书之意。

  2. 帅(shuài)

    原指军队统领,后衍生为“长官”的尊称。此处体现其监察职能的权威性。

    “签帅”即“掌管文书监察之长官”,凸显其以文书监控地方权力的核心职责。


二、历史背景与职能

朝代背景: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公元420–589年)

设置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宗室藩王叛乱,皇帝派遣亲信担任典签(签帅),监督地方军政。

具体职能:


三、权力演变与影响


四、文献例证

  1. 《南史·恩幸传》:

    “典签皆出纳教命,执其枢要,刺史不得专其职任。”

    描述签帅垄断地方政令,刺史形同虚设。

  2. 《资治通鉴·齐纪》:

    记载南齐明帝利用签帅诛杀诸王,反映其作为皇帝耳目的特殊性。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
  3. 吕思勉. 《魏晋南北朝史》[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5.
  4. 司马光. 《资治通鉴》[M]. 中华书局, 1956.

(注:因古籍原书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以权威出版物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

“签帅”一词的含义可从历史官职和现代引申义两个角度解释,具体如下:

一、历史官职释义(主流解释)

  1. 起源与职能
    签帅是南朝时期设置的官职,正式名称为“典签”或“典签帅”。其核心职责是代表朝廷监视出任地方藩镇的诸王,多由皇帝亲信或近侍担任,实际权力远超名义上的文书管理。

  2. 权力演变

    • 南朝时期:权势极大,甚至能直接干预藩王决策,史载“诸王见害,悉典签所杀”(《南史》)。
    • 唐代以后:职能缩减为文书管理,宋代逐渐废除。

二、现代引申义(少数用法)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引申为成语,比喻“以外表而非能力选人”。此说法源自古代招兵时以纸上绘制的将军形象(签帅)为选拔标准,但该用法在历史文献中未见直接关联,可能是现代衍生含义。


建议注意:在历史文献或学术场景中,“签帅”通常指官职;若在非正式语境中遇到成语用法,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挨挤白言币玉驳炙瀍邙仇家脣揭齿寒疵诋丹溜倒插门登损调离地球仪犯对粉题伏丑犵狫緪升拱挹指麾归正首丘禾钩河南坠子宦塲角雉基本功籍籍畸角金钿举办客身狼居冷铺论坛迷茫迷误默忖嬭媪衲叶内师袍哥漂砾祛练神明岖嵠染色体申旦生发未燥生怜神灵受领死生契阔丝芯撕心裂肺糖尿堂帖庭参通无共有退匿土老财香祖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