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送竈的意思、送竈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送竈的解释

旧俗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夜祭送灶神上天,谓“送灶”。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一》:“坊民刻马形印之为灶马,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农民鬻以焚之灶前,谓为送灶君上天。”《江都县志·风俗·除夕》:“先於二十三四日用饼果祀灶神,曰送灶。是夕(三十日)再祀,曰迎灶。” 鲁迅 《彷徨·祝福》:“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就更加强烈了。”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惠民县之岁时》:“﹝十二月﹞念三日,设糖果,饯灶君,名曰送灶,亦有念四日祀灶者。”参见“ 祀灶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送灶,又称“祭灶”“辞灶”,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的重要节令活动,特指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祀灶神(灶王爷)的仪式。据《中国民俗大观》记载,民间认为灶神是掌管家庭饮食与监察善恶的家神,每年此日需“送”其返回天庭禀报人间事务。仪式中,百姓常以麦芽糖、酒糟、糕饼等供奉,以期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从字义解析,“送”指恭送、奉行礼仪,“灶”即灶神,合称体现对神灵的敬畏与祈福。清代《燕京岁时记》描述,送灶时需焚化灶神画像并诵祝文,象征其升天。部分地区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禁忌,反映古代性别分工观念。宋代范成大《祭灶词》中“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更佐证了该习俗的历史延续性。

网络扩展解释

“送竈”即“送灶”,是中国传统民俗中的重要祭祀活动,又称“祭灶”“辞灶”,主要流行于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含义
    指送灶神(灶王爷)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事务的仪式。民间认为灶神掌管家庭祸福,需通过祭祀祈求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 仪式内容

    • 供品:常见糖瓜、麦芽糖等甜食,寓意“粘住灶神嘴,只说甜言蜜语”;北方民谣“二十三,糖瓜粘”即源于此。
    • 焚像送神:焚烧旧灶神画像,象征送其升天;除夕再贴新像,称“接灶”。
  3. 时间差异
    北方多在腊月二十三,南方部分地区延至腊月二十四,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官家二十三、百姓二十四、水上人家二十五)。

  4. 文化寓意
    体现对家庭平安、丰收的祈愿,同时标志“忙年”开始,后续有扫尘、备年货等习俗。

若需了解特定地区的送灶习俗或相关传说,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以便补充。

别人正在浏览...

騃子遨翔自得白粮兵交睬理惨愧鬯草晨轴赤白囊川湄村莽戆对较风庭孚号国姝喝喊黑浊厚情讙浃精米矜疚骏节句文锦看果累迭列保立马造桥纶扉罗曼司毛毛匠绵软命中率捏报乜邪俳说旁骛破俗前天栖丘饮谷羣下如臂使指乳萼三惠剡楮上仓商灯少来生臊声色俱厉诗师鼠樝太甚甜和脱轨王子侨晚谬偎依霞壁先覩为快戏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