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rious]∶严重的——常用于否定式
说一声也不打紧。——《水浒传》
(2) [important]∶重要的——常用于否定式
(1).要紧;重要。《元典章·工部二·船只》:“海道里官粮交运将 大都 里来的,最打紧的勾当。”《水浒传》第二回:“ 王四 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了去?’”《红楼梦》第五七回:“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账行子们背地里説你,你总不留心。” 华山 《山中海路》:“帐篷和被子还不打紧,铁锅可叫蹄子砸碎啦。”
(2).指紧急时刻。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一折:“这雪一发不住了,打紧路又不通,怎生是好?”《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骑着这箇驴,上县下乡,跑得昏头晕脑,打紧又被这瞎眼的亡人在路上打箇前失,把我跌了下来。”
(3).实在;真的。《水浒传》第三三回:“打紧这婆娘极不贤,只是调拨他丈夫行不仁之事,残害良民,贪图贿赂。”《红楼梦》第七六回:“ 贾母 点头叹道:‘我也太操心!打紧説我偏心,我反这样。’”
“打紧”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含义
“打紧”主要指“要紧、重要”,常用于否定句式,表示某事物并不关键或无需过度关注。例如《元典章》提到“最打紧的勾当”,即强调事务的重要性。此外,它也可引申为“实在、真的”,如《水浒传》中“银子不打紧”表示对事物的真实态度。
用法特点
文学与日常应用
该词在古典文学中常见,如《西游记》中“甚麼打緊之事”表示对事情的轻描淡写,现代口语中则多用于方言或非正式场合,表达“不重要”或“无需担心”。
近义词与反义词
总结
“打紧”是一个兼具书面与口语色彩的词汇,核心含义围绕“重要性”展开,但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指向(如实际重要性或情感上的真实性)。其否定用法尤为典型,常见于古典文献和方言表达中。
“打急”是一个普通的口语词汇,常用于表达紧急、急迫的状态或情况。
段落2(h2标签):拆分部首和笔画“打急”的拆分部首是手,心。它的总笔画数为8。
段落3(h2标签):来源及繁体“打急”这个词是现代汉语词汇,没有明确的古代来源。繁体字为「打急」。
段落4(h2标签):古字写法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不断演变,没有固定的统一规则。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打急”在古代的具体写法。
段落5(h2标签):例句"天气突然变化,我得赶紧打急回家收衣服。"
段落6(h2标签):组词一些与“打急”相关的词语:紧急、迫切、紧迫、急需、亟待。
段落7(h2标签):近义词与“打急”意思相近的词包括:着急、焦急、迫急。
段落8(h2标签):反义词与“打急”意思相反的词包括:不急、慢慢、从容。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