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的意思、春秋笔的详细解释
春秋笔的解释
相传 孔子 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后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 宋 刘辰翁 《读社拾遗百忧集行有感》诗:“毁誉都忘月旦评,姓名不上《春秋》笔。”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史馆赋诗》:“老夫参秉《春秋》笔,不作諛词取世讥。” ********* 《青岛杂事诗》之十:“诸君珍重《春秋》笔,好记遗民井底心。”
词语分解
- 春的解释 春 ū 一年的第一季:春季(农历正月至三月)。春节。春色。春晖(春天的阳光,喻父母的恩情)。春山(春天的山,山色如黛,喻妇女的眉毛)。春秋(a.春季和秋季;b.指年月;c.指人的年岁,如“春春正富”;
网络扩展解释
“春秋笔”是中国古代史学与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含义与《春秋》的编撰方式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春秋笔”指据事直书、寓褒贬于文字中的史笔,源于孔子修订《春秋》时的写作手法。其特点是通过精炼的措辞暗含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即“笔则笔,削则削”,使乱臣贼子因畏惧而收敛行为。
二、起源与背景
- 《春秋》的编撰
孔子依据鲁国史书修订《春秋》,在记录史实时通过选词(如“弑”与“杀”)暗含褒贬,形成独特的“春秋笔法”。
- 名称由来
“春秋”原指代历史(因古代以春秋两季为重要时间节点),后成为史书的代称。《左传·成公十四年》首次总结其特点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
三、核心特点
- 微言大义
用简练的语言隐含深刻评判,例如以“郑伯克段于鄢”暗讽兄弟相残。
- 据实直书
不虚美、不隐恶,强调史实的客观性。
- 惩恶劝善
通过历史记录达到道德教化目的,即“使乱臣贼子惧”。
四、影响与评价
- 史学传统:奠定了中国史书“秉笔直书”的准则,被后世史家效仿。
- 文学手法:发展为“春秋笔法”,成为含蓄表达观点的修辞方式。
- 争议性:部分学者认为其主观性可能影响历史客观性。
五、其他释义
“春秋笔”在广义上也指代:
- 公正无私的文字记录(如郁达夫诗句“好记遗民井底心”);
- 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前476年)的历史背景。
如需进一步了解《春秋》的具体笔法案例或历史评价,可参考《左传》《史记》等典籍,或查阅权威史学论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春秋笔」这个词意指《春秋》一书中所记载的笔记。按照汉字的构造,「春秋笔」的拆分部首为「日」和「竹」,笔画数为10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春秋时期,那时候的人们使用竹简来做笔记,因此称之为「春秋笔」。
在繁体字中,「春秋筆」依然保留了「春秋笔」的意思和构造,只是字形稍有不同。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但「春秋笔」这个词的写法始终保持不变。例句可以是:「他研究了很多历史文献,包括《春秋笔》的记录。」
与「春秋笔」相关的组词可以是「笔记」、「记录」,近义词可以是「笔录」,反义词则没有特定的与之对应的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白苍苍摆落白文印班级扳价搏揜谗嫉朝益暮习楚茅除...以外綷粲大肚子蹈刃大手大脚叠棊地方戏椴木放衙帆脚犯想风旨甘教高分子化工工业産品贯午官庾瑰琦何为胡椒酒憍婬解码碣文开察考量留吁黎蒸礼至陇坻之书龙兹敏卲南鍼齧铁逆时撇却求战人候儒人生木莘野诗疏失责树敌私和索空铁镖外诱稳稳静静无限小先意习惯